2021年300大集團獲利上看2.2兆元


  依據CRIF中華徵信所最新公佈的2020版台灣地區大型集團研究調查結果指出,2019年台灣300大集團雖然資產總額持續創下115兆3,682億元新高,資產成長率為6.29%,也略高於2018年的5.36%,不過受到美中貿易戰影響,資產成長不僅沒有帶動300大集團的營收與獲利的成長,反而造成營收總額與稅後純益總額的分別衰退0.39%及12.08%。
  調查結果顯示300大集團2019年的營收總額及稅後純益總額分別僅為34兆2,429億元、1兆8,370億元,分別較2018年衰退0.39%及12.08%。值得注意的是,營收成長率為5年來第二度衰退,稅後純益總額則為連續兩年衰退,為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所首見,且稅後純益總額衰退幅度超過1成,衰退幅度遠超過營收總額的衰退。CRIF中華徵信所同時分析,美中貿易戰演變為美國全面圍堵中國大陸,造成台灣大型集團在策略佈局、移地生產,以及客戶出貨應變方案和美中相互進行貿易關稅報復措施的調整因應不足,是造成營收動能降低,並導致獲利大幅衰退的關鍵因素。

美中訂單加持獲利將創新高

  不過反觀2020年COVID-19疫情非但沒有影響台灣出口,反而在美國供應鏈「去中化」策略及中國大陸供應鏈加速「去美化」備貨因素導引,同步對台灣加碼訂單情況下,使台灣前11月出口成長4.2%,出口金額達3,122.75億美元,以今年7月以來單月出口金額都不低於280億美元來看,今年全年出口金額有望創歷史新高,加上全體上市公司前3季獲利增長9%,以此預測2020年300大集團獲利可望成長5%-10%,稅後純益總額重新站上2兆元大關,如果疫情因疫苗問世受到控制,2021年300大集團獲利可望再成長10%再創2.2兆元新高。
  CRIF中華徵信所指出,雖然自2016年起至2019年間300大集團資產總額前10大集團都沒有新入榜者,形成了一個10大集團的獨大圈,不過2020年開始10大集團將可能出現天搖地動的兩個變化。第一個變化是觀察近五年台塑集團的資產成長率呈現放緩,第10大集團的寶座可能因而易主。台塑集團2016年-2018年資產成長率維持在4.41%-4.05%之間,2019年產總額成長率則出現少見的負成長1.84%,同時2020年至第3季為止台塑四寶因油價下跌營運表現不佳,造成流動資產減少、採權益法投資金額也下降,使得資產總額又較2019年底減少約1,714億元。但是2019年資產總額排名第11名的第一金控集團,其產總額已達3兆2,139億元,與台塑集團只有1,747億元的差距。而過去三年第一金控的資產成長率分別為3.63%、11.42%、9.23%,資產成長率遠高於台塑集團;截至2020年第3季為止,第一金控的資產成長率較2019年成長6.13%,資產總額已經高達3兆4,032億元,且第一金控集團旗下的第一商銀甫被金管會指定台灣第六家系統性重要銀行,因此很有可能取代台塑集團的地位擠進前10大集團。

富邦可能改寫集團史

  第二個變化則是要觀察富邦金控公開收購日盛金控的結果。2019年富邦集團資產總額與霖園集團的資產總額差距約為1,960億元,如果併購成功,那麼富邦集團的資產總額加上日盛金控的資產總額3,500億元,就不排除可能小幅超越霖園集團的資產總額,躍升為台灣第一大集團。如果此案成真,也是霖園集團自2002年登上台灣第一大集團後,首次被擠下第一大集團寶座,富邦集團就此改寫台灣集團史,成為繼台塑集團、霖園集團之後第三個登上台灣集團龍頭寶座的集團。以過去幾年日月光公開收購矽品、佳世達公開收購明泰科技和聚碩、大聯大公開收購文曄科技都成功的案例評估,富邦金控公開收購日盛金控的成功機率應該相當高,不妨拭目以待。
  不過CRIF中華徵信所也指出,由於富邦集團為綜合性集團,集團旗下事業體除了富邦金控外,版圖涵蓋廈門銀行(今年第2季資產總額達1.15兆元新台幣,已在大陸A股上市)、電信事業(台灣大哥大)、有線電視(凱擘有線電視)、建設(富邦建設)等事業體,即使富邦集團登上台灣第一大集團寶座,國泰金控仍然是國內第一大金控,因為富邦金控和國泰金控的合併資產總額差距仍有1.25兆元左右的差距,仍難撼動國泰金控在金控業的龍頭地位。

「金金併」可望風潮再起

  但若是富邦金控透過公開收購模式成功併購日盛金控,那麼金控集團可望受到鼓勵,包括永豐金控、元大金控、中華開發金控原本就倚靠併購壯大的集團也可能會有更大的興趣進行「金金併」。若以業務互補的角度看,新光金控與台新金控各以人壽及銀行營運為主,合併將是最具互補效果的組合。若以「公公併」而言,華南金控、第一金控及彰銀也是極佳的組合。
  此外CRIF中華徵信所也分析,由資產總額規模來看,國泰金控及富邦金控無論是資產、營收、淨值、獲利都是超大型的金控規模,而資產總額超過3兆元的中信金控、臺灣金控、新光金控、合庫金控、兆豐金控、第一金控、中華開發金控則是屬於大型的金控,以台灣的金融市場規模來看,9家金控公司已經足夠。其他資產總額低於3兆元資產的華南金控、玉山金控、元大金控、台新金控、永豐金控則屬於中型規模的金控,國票金控則是小型金控,都需要透過相互合併,或者是併購其他中型規模銀行來壯大版圖。沉寂已久的「金金併」,相信會重啟合併潮,那麼前10大集團的結構就會徹底改變!

9大「中堅集團」獨領風?

  CRIF中華徵信所並評選出2020年9大「中堅集團」 ,分別為大立光電、義隆電子、玉晶光電、穩懋半導體、旭隼科技、嘉澤端子、台光電子材料、瑞昱半導體及漢唐集成集團。這9家集團的共有特質就是與5G通訊相關產業(包括雲端網路、伺服器、不斷電系統、5G手機鏡頭、銅箔基板,以及半導體無塵室工程)。其中除了大立光電之外,其他8家集團2020年前3季合併稅後純益均成長,可見得其基本面有延續性,前瞻2021年這9大集團的前景仍然看好,其中旭隼股價已經站上1,000元大關,不是沒有道理。
  CRIF中華徵信所分析,這9大集團中除了大立光電集團及瑞昱半導體集團,為資產排名前100大的集團外,其他7個集團均為集團資總額排名100名以外的集團,營運表現強壓過百大集團,且顯示新興科技集團並不受美中貿易戰、新冠疫情、供應鏈「去中化」和「去美化」的影響,名符其實成為大型集團的中堅集團。

「創新」是未來成長唯一出路

  雖然300大集團在2021年的表現備受期待,但CRIF中華徵信所也警示,這是美中關係交惡,美國「去中化」轉單給台灣;中國大陸供應鏈加速「去美化」更需要台灣產業的支持,台灣因而左右逢源獲取最大利益的結果。台灣必須要格外警惕,在特殊情況下獲取的利益不會長久,甚至要留心一旦美中重回談判桌,這些短期利益也可能存在成為泡沫的風險。
  CRIF中華徵信所指出台灣未來發展經濟要走的路,不是倚賴美國路線或倚賴中國大陸路線,而是要走「創新」的路線。當全球貿易流程中有46%是透過新興科技去完成,美、陸、歐、俄、日、韓甚至以色列都在不斷的在各個領域探索AI人工創新的可能,甚至每個月全球投資市場就會創造出一個新創的獨角獸企業,這些獨角獸企業和其他大部份的企業有不同的企業DNA,從管理模式、 經營模式、產品型態或是服務模式,以及和客戶互動的模式也都有著不一樣的面貌。這些嶄新型態的企業,它們並不怕世界改變,因為它們正在改變世界。300大集團所缺乏的創新元素,是並沒有深掘自己內部的因應產生,更多的是等待外部的創新出現,再以併購的方式買下別人的新創公司,這也許可以給300大集團帶來一點刺激感,卻無助於壯大集團本業,頂多給集團的投資收益帶來一點火花,這家新創公司的本質沒有改變集團的營運內涵。由這個角度出發,300大集團應該對「創新」有所新的體認,為創新投入更多資源,使創新真正成為300大集團成長的動能。

【word檔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