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電子報 -實務手札
NO. 620
02 September 2025
關鍵字:台灣金融;永續轉型;胡蘿蔔;鞭子;多頭馬車
圖片來源:CRIF IMAGES
實務手札
台灣金融永續轉型:胡蘿蔔、鞭子與多頭馬車

  在全球氣候變遷日益嚴峻的背景下,台灣正積極推進2050淨零排放的永續轉型。這場轉型不僅關乎環境,更深刻影響企業營運與金融穩定。政府雖以「胡蘿蔔與鞭子」並行的策略引導金融資金流向低碳經濟,但轉型路上仍面臨多重挑戰,特別是永續資訊揭露標準不一及數據整合的困境。

▍全球永續浪潮與歐盟規範的「鞭子」

  2024年世界經濟論壇《全球風險報告》指出,極端氣候已是企業面臨的首要長期風險,前四大風險皆與環境相關。為此,全球逾150個國家承諾淨零排放。歐盟作為領頭羊,其法規影響力正擴及全球供應鏈。

  《企業永續報導指令》(CSRD) 已於2022年11月通過,要求適用公司定期依《歐盟可持續發展報告標準》(ESRS)披露其社會及環境影響。自2024年起,所有歐盟註冊的大型公司及在歐洲地區淨營業額達1.5億歐元的非歐盟註冊公司,皆須遵循,ESRS更強調「雙重重要性評估」。此外,歐盟《企業永續盡職調查義務指令》(CSDDD) 亦於2024年7月正式通過,自2027年起生效,要求企業氣候轉型計畫必須具體且有科學證據,符合《巴黎協定》1.5°C升溫目標,若未能落實環境盡職調查,最高可處企業全球淨營業額5%的罰金。這些國際規範無疑是驅動台灣企業轉型的強力「鞭子」。

▍台灣的「胡蘿蔔與鞭子」雙軌策略

  面對國際壓力,台灣政府也展現淨零決心。2022年承諾「2050淨零排放目標」,並將「綠色金融」納入國家十二項關鍵戰略。

剛性法規的「鞭子」

  • 強制盤查與碳費徵收:2023年《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式將2050淨零排放目標入法。依該法第21條,指定排放源須每年進行溫室氣體排放量盤查、登錄及查驗。碳費制度已於2024年元旦上路,預計2026年5月開始收取首波碳費,起徵價每噸新台幣300元,但提供100元及50元的優惠費率方案,鼓勵企業提出自主減量計畫。


柔性誘因的「胡蘿蔔」
金管會推出「綠色及轉型金融行動方案」,擴大金融支持:

  • 資金引導:為支持國家基礎建設與綠能產業,保險業投資國內公共建設私募股權基金(PE)的資本適足率(RBC)風險係數已從10.18%調降至1.28%。金管會鼓勵銀行業及保險業將企業取得環境部核准的自主減量計畫、自願減量及抵換專案納入投融資評估。
  • 創新金融商品與服務:推動「永續經濟活動認定參考指引」,並建置「綠色證券認證制度」,發展綠色證券商品。
  • 數據整合與報告簡化:金管會將與經濟部、環境部等共同建置我國企業碳排平均數據資料庫,並將提高金融業報送企業碳排資料問卷的數量及品質誘因。為降低遵從成本,允許金控子公司或孫公司的相關ESG資訊併同揭露於金控公司的永續報告書中。
  • 人才培育:推動「永續金融證照」,設計誘因鼓勵金融業從業人員取得。


▍轉型路上的「多頭馬車」困境

儘管政府雙軌策略積極,台灣永續轉型仍面臨挑戰:

  • 轉型策略與計畫評估困難:金融業在評估高碳排產業轉型計畫時,缺乏足夠資訊作為判斷基礎。國內尚未制定明確的產業中長期轉型路徑,使金融機構難以評估企業計畫是否符合國家目標。
  • 永續資訊揭露標準不一:在溫室氣體盤查標準方面,環境部依《氣候變遷因應法》要求參考ISO 14064-1與GHG Protocol,查證則建議採用ISO 14064-3。然而,金管會卻預期將依循國際永續揭露準則(IFRS S2)要求採GHG Protocol為準則標準,並明文規定企業應完整揭露範疇一、二、三的碳排資訊。這種多重標準並存無疑增加了企業的遵從成本。
  • 碳排數據蒐集與整合困難:金融業迫切需要更完整的產業碳排數據,特別是範疇三(類別15)的投融資碳排放。目前各金融業者計算範疇三財務碳排放時,使用的資料庫與方法學不一,且國內尚無統一的產業碳排數據庫,導致可比較性較低。中小企業在碳盤查上起步較晚,填報問卷數量有待提升,限制了產業平均碳排數據的推估。
  • 永續金融專業人才供需落差:隨著永續議題不斷擴展,金融業對永續金融專業人才需求攀升,但現有培訓量能不足。


  台灣的淨零轉型是一場漫長的馬拉松。未來,整合各部會資源、調和揭露規範、強化永續數據基礎設施,並持續深化永續金融人才培育,將是台灣克服挑戰,將危機轉化為綠色競爭力的關鍵。透過公私協力的緊密合作,善用金融的力量,台灣有望打造一個更具韌性、更永續的未來。


作者:蕭冠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