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電子報 -趨勢熱點
NO. 625
11 November 2025
關鍵字:台灣;軍工股;軍工業;國防預算;無人機;AI;潛艦;AR眼鏡
圖片來源:CRIF IMAGES
趨勢熱點
挾資通訊優勢 台灣軍工股迎來5年黃金成長期

  全球軍事與地緣政治局勢持續緊繃,美國總統川普多次強調,面對俄烏戰爭與美中科技對抗的升溫,盟國必須強化國防自主,國防預算應提升至GDP(國內生產毛額)5%,歐盟已經朝GDP 3%以上成長,台灣在總統賴清德的宣示下,積極將國防預算推向GDP 5%的目標。

▍利多-國防預算加碼 軍工業大進補

  全球供應鏈加速重組,賴政府大幅擴充國防預算,台灣軍工產業正站上關鍵的轉折點。今年「台北國際航太暨國防工業展」的焦點明確指向「無人載具」,涵蓋無人機、無人艦艇以及反制系統。國防部宣示,將於2026年啟動第二階段無人機採購計畫,預估採購數量高達50000架,總經費約500億元;同時,無人艦標案也達1320艘,經費估計300~500億元。富邦投顧分析,2026年台灣國防預算將攀升至9495億元,年增幅達47%,意味著本土軍工產業將正式進入實質成長期。

  永誠投顧資深分析師許豐祿指出,觀察歷史,2023年台電推動5600億元強韌電網計畫,加上美國也推動電網更新,使本土重電概念股迎來穩定訂單與商機增長,幾年內指標股華城從不到百元,股價最高超越千元,3年漲幅10倍。如今,隨著全球各國陸續增加國防經費,未來台灣軍工股有望扮演類似角色。

  中國製無人機在歐美市場被排除後,台灣廠商的「非紅」身分,成為搶單最大優勢。資深分析師林宗霈認為,今年正是台灣無人載具產業的關鍵期,不僅是美國與歐盟,甚至日本的無人載具零組件與整機的代工訂單,台灣廠商取得比率將大增。

▍無人機-中光電、長榮航太 搶頭香

  此外,國防部的無人機專案也明確提出「在地研製、國內生產、關鍵零件可追溯」原則,過去仰賴進口的核心技術,未來將由本土企業接手。林宗霈指出,2022年國防部首次啟動軍用商規無人機標案,金額約70億元,由中光電與長榮航太取得。隨著軍工新秀廠商加入,在新的國防標案出爐,這些老將與新秀未來一到兩年業績有望明顯向上,而股價將呈現「大漲小回」模式。

  中光電過去已取得國防部及國際前十大無人機公司訂單,並在漢光演習中展現優異表現,尤其在臨場避障、路徑演算與穩定飛行方面實現AI化自主飛行;預計未來國防部50000架無人機標案,中光電將有機會拿下大額訂單。今年中光電已取得1485架微型無人機與1552架監偵型無人機訂單,營收貢獻將超過10億元。

  長榮航太從民用飛機維修起家,近年逐步取得國防維修與零組件加工訂單,並與漢翔合作開發航太結構整合技術。新建的桃園維修基地將支援大型無人機維修、測試與系統整合能力。在國防自主政策推動下,長榮航太將成為無人機後勤維保的重要支柱,對營收與產業鏈地位都是長期利多。

  此外,雷虎科技的FPV攻擊型無人機具備自殺式攻擊功能,可自主辨識敵方人員與設備,適用於近距離作戰,產品已取得美國國防部頒發的Blue UAS認證,有望搶下國防部標案及美國訂單。

  龍德造船則是台灣「國艦國造」政策的主力廠,曾研發沱江艦,展現中大型快艇製造能力,近年跨入無人艦艇與AI導航技術,研發中型無人艦艇,可搭載魚雷、聲納與偵測模組,具備自主航行與避障能力,已進入國防部測試名單。董事長黃守真在國防展中指出,公司與中科院合作研發3艘「快奇」無人艇科研案,自研「黑潮」無人艇也採100%非紅供應鏈,並具客製化系統整合能力。

▍潛艦-龍德客製化見長 碳基技術勝出

  碳基科技擁有碳纖維複合材料製造技術,與中科院合作開發高強度碳纖維機身結構件,通過震動、拉伸與溫度應力測試。未來將導入無人機「騰雲」、「銳鳶」等軍用偵察無人機量產,也將參與無人艦標案。

  漢翔是台灣國防產業重要企業,軍用業務占營收約45%;除了負責高教機與戰機維修外,研發的通訊反制技術,已具備干擾與攔截能力,是國內首批具備無人機反制量能的公司之一。此次國防展中,漢翔展示無人機雷射硬殺系統,高能雷射可在設定兩公里範圍內精準擊落無人機,125公尺距離雷射可燒穿4釐米厚鋼板,技術進入實戰認證。法人認為,漢翔今年雖然因勇鷹號零件延遲交貨,遭罰款2.8億元,加上匯損5億元,影響獲利,但第四季與明年相關利空淡化,隨著無人機業務發展,公司未來營運正向。

  事欣科成功打入波音無人機供應鏈,首批試產6000架組件,營收約500萬美元,第三到四季起開始出貨。林宗霈分析,事欣科位於美國與墨西哥的生產基地,不受美中關稅與出口管制影響,並取得美國國防工業製造認證(ITAR),曾經出貨穿戴裝置給美國國防部,是具備爭取美系軍用產品資格的台廠。

  全訊擁有軍工等級的功率放大器技術,產品應用於飛彈、雷達、通訊干擾器及無人機傳輸系統。隨國防部大幅提高射頻系統自製比,全訊與中科院及多家國防系統整合商展開合作,無論無人機通信或反制雷達系統,全訊模組都將扮演關鍵角色。

▍元件-全訊角色關鍵 邑錡領先業界

  邑錡在影像模組市場具有領先地位,2023年微軟取得美軍標案,因此找邑錡開發軍用AR眼鏡,把邑錡的雙光攝影機裝在AR眼鏡,拍攝即時動態,供應美軍AR眼鏡的雙光攝影機,一套要價10000美元。這項技術可運用在夜視鏡,未來台灣海巡與軍方相關標案將達50000台,金額可達50億元,公司有望拿下40%以上規模,營收貢獻可達20億元。法人預估,公司明年EPS可望挑戰一個股本。

  此外,深耕利基型電源市場的博大,其中小功率電源模組可用於軍工無人機與機器人,產品具高效率、耐極端溫差,由於特殊規格電源供應零件量產能力強,已取得無人機相關訂單。博大越南新廠亦同步啟動,投產後產能擴增3倍,隨各國提升國防預算,軍用電源需求可望持續成長。

  過去,台灣軍工股多半停留在題材炒作階段,但今年起,在無人機、無人艦及反制系統的標案持續釋出,明年開始進入實質營收貢獻的年代。未來將是本土軍工企業黃金成長的5年關鍵期,也是股市領頭的明星產業。


作者:劉志明(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