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電子報 -趨勢熱點
NO. 624
28 October 2025
關鍵字:AI伺服器;車聯網;神達控股;聯華神通;苗豐強;Mio;神通電腦
圖片來源:CRIF IMAGES
趨勢熱點
台灣電腦製造業始祖 轉型AI伺服器與車聯網

  在這個事事講求數位化的時代,恐怕很少人記得,台灣的第一家電腦公司,其實是從麵粉廠起家。

  業務起家,隨著長子苗豐強從美國返台創辦神通電腦,自此跨足資通訊產業。現在這家老牌的公司早已脫胎換骨,在AI伺服器以及車聯網兩大引擎的推升下,今年的營收與獲利都將翻倍成長,創下新高紀錄。

  50年前,苗豐強任職美國英特爾,是開發微處理器設計小組成員之一。他會回來台灣,原來並不是為了接班。苗豐強透露,本來在美國英特爾做得好好的,結果被當時有台灣科技教父之稱的已故總統府資政李國鼎說服,回來台灣投入十大建設之一的石化業。沒想到,這十大建設竟然沒有科技產業,看到當時國內進口許多昂貴的大型電腦設備,這讓身為工程師的他決心要將微處理器的技術帶進台灣。

  神通電腦於1974年成立,引進英特爾微處理器,為台灣第一代電腦程式的始祖,爾後推出全球第一台中文電腦「小神通」,揭開國內個人電腦發展的序幕。後來神通參與建立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的計畫,新成立負責製造生產的神達電腦,也成為第一批進駐竹科園區的電腦公司。

▍從麵粉廠到中文電腦 契機為十大建設

  進入1990年之後,苗豐強展開多項併購與合資案,科技版圖愈拓愈大,尤其以通路事業的進展最為積極,最大手筆是併購美商COMPAC Microelectronics,後改名為新聚思科技(SYNNEX)。在製造領域卻有截然不同的路徑,神達電腦2000年毅然決然退出個人電腦代工市場,跨入伺服器代工,也推出了自有品牌Mio,爾後併購了伺服器與車用導航品牌廠商。

  從個人電腦跨入伺服器、車聯網應用的市場,神達電腦一路走來也是幾經波折,隨著台灣科技產業一窩蜂投入代工業務,不僅飽受競爭壓力之外,也面臨品牌與代工業務的資源分配問題。為了讓旗下各事業單位更加專注經營,神達電腦2013年決定朝向控股公司模式轉型,進而成立了神達投控,2024年又以稅賦因素再改名為神達控股。

  神達控股旗下三大公司分別為神雲科技、神達數位與神達電腦。其中,伺服器製造業務為主的神雲科技為營收主體,比重占近九成,亦為獲利來源。其次是專注於車用電子、車聯網產品的神達數位。營收貢獻最少的是神達電腦,主要負責系統整合業務,提供物聯網智慧服務平台。

  神達控股總經理何繼武表示:「我們現在擁有雙引擎成長動能!」他所指的正是兩大子公司—神雲科技與神達數位。

  神雲科技長期支援x86晶片陣營為主,與英特爾、超微關係密切。外界原以為,在輝達GPU(圖形處理器)晶片稱霸AI伺服器市場後,神達恐難分一杯羹,但今年的營運表現證明並非如此。

  苗豐強曾說,只有看清外在環境變化、了解內在實力,才是企業永續經營的不二準則。為了不與一線代工大廠競爭,我們也一直在轉型,尋找更好的、更新的商業模式,選擇走一條更多元、精緻化的路!

▍跨足伺服器、車用導航 神達攻向歐美

  回顧今年4月,美國總統川普揮舞關稅大刀,導致台股重挫近4000點。然而,在AI題材持續發燒之下,台股不僅強勢反彈,更屢創波段新高。值得注意的是,屬於「二軍」的神達控股表現格外搶眼,股價自低點反彈超過100%,漲幅超越一線大廠。

  何繼武強調,「我們始終期望以創新與營運模式來創造企業價值,而非單靠規模取勝。」神達控股今年上半年營收達503億元,年增率達121%,稅後純益28.3億元,年增57%,每股稅後純益2.34元。

  與鴻海、廣達、緯創等年營收破兆元的一線大廠相比,神達控股專攻中小型客戶,雖然規模較小,但毛利率維持在11~12%,反而優於電子五哥。

  神雲科技則是全力瞄準Tier-2(2線)的CSP(雲端服務供應商)客戶,客群遍及美國、日本、歐洲及中國。其中,甲骨文(Oracle)就是其重要客戶之一,占營收比重超過五成。

▍雙引擎驅動營收翻倍 成長力道強勁

  OpenAI與甲骨文簽署大型雲端運算合作協議,OpenAI將租用甲骨文高達4.5GW(10億瓦)的算力資源,合約金額高達300億美元,逼近甲骨文資料中心事業營收的3倍,帶動市場對神達控股的關注。甲骨文執行長Safra Catz說明,這一份合約預計將自2028年起開始貢獻營收,屬於長期且規模龐大的雲端基礎設施建置案。

  何繼武透露,現在的產能真的很滿,客戶給的訂單能見度很不錯,產能布局以集團整體需求以及區域性做考量。隨著AI伺服器的需求從L6模組進階至L11機櫃,對於散熱能力要求更高,在這個部分,神雲科技與加拿大CoolIT Systems合作,提出液冷解決方案。

  面對訂單快速成長,神達控股加速產能擴建,2025年資本支出將倍增至2億美元。竹南新廠預計今年第三季投產,越南河內新廠則將於第四季啟用。在北美,除了規畫墨西哥設廠,亦持續深耕美國加州聖荷西,目前在當地擁有3座生產據點,2座為租賃、1座為自有。加州新廠不僅導入高度自動化設備,也專為了液冷散熱系統而設計生產線,未來能承接L11機櫃訂單,並預計於下半年加入量產。

  「在這一波AI浪潮下,我們絕對不可以掉隊,只要我們努力,市場絕對不會虧待我們。」何繼武對內部的員工強調,AI產業將迎來10年的好光景。

  現在,神雲科技除了支援超微最新的GPU晶片之外,也逐漸跟上輝達的腳步,雖然還無法成為GB200、GB300等最新AI伺服器的供應鏈,但已經追上了H100的規格。

▍布局車隊管理藍海 神達尋獲明日之星

  神達控股旗下另一家小金雞,是已登錄興櫃的神達數位。20年前,神達數位從神達電腦旗下的行動通訊產品部門起家,先投入PDA(個人數位助理),再進入PND(可攜式導航器)領域,在台灣市場中以「Mio」自有品牌打響名號。2024年,神達數位來自於具備車載視訊與車聯網功能的行車記錄器占比約兩成,今年將再斬獲美國車隊管理服務業者的訂單,該業者在全球擁有上百萬輛的車隊規模。

  大證券表示,目前以影像為導向的車隊管理滲透率仍不及一成,車隊管理市場正迅速擴張。因此,神達數位總經理張樂羣指出,「車隊管理市場是明日之星,成長潛力可期!」未來3年,公司的營收都將有雙位數幅度的成長,可望挑戰百億元。

  歷經50年的歲月,神達控股靠著AI伺服器與車聯網產品,重新站上成長軌道。一路走來,如同聯華實業台北南港總部大廳裡的巨大金黃色駱駝銅雕,在沙漠行走中也要保有堅忍不拔的毅力。


作者:楊喻斐(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