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電子報 -產業風雲
NO. 620
02 September 2025
關鍵字:餐飲業;自動化廚房;自動點餐機;送餐機器人;創新品牌;食品安全
圖片來源:CRIF IMAGES
產業風雲
餐飲業
人手不足?交給我!從點餐、做菜到送餐一手包辦的機器人


  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所頒布第11次修訂的「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餐飲業分為「餐食業」、「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及「飲料業」三類。餐食業中的「餐館」係指從事調理餐食供立即食用之商店;便當、披薩、漢堡等餐食外帶外送店 亦歸入本類。「餐食攤販」則從事調理餐食供立即食用之固定或流動攤販。「外燴及團膳承包」指從事承包客户於指定地點辦理運動會、會議及婚宴等類似活動之外燴餐飲服務;或專為學校、醫院、工廠、公司企業等團體提供餐飲服務之行業;承包飛機或火車等運輸工具上之餐飲服務亦歸入本類,詳見《表一》。

  據經濟部統計處統計,2024全年度餐飲業(分為餐館、飲料店、外燴及團膳承包業)營業額創下新台幣1兆377億元的歷史新高,仍較2023年成長3.58%,但成長幅度明顯縮小;其中仍以外燴及團膳承包業成長幅度最高,成長13.29%,飲料店成長3.54%,餐館則成長2.89%。由此可見在疫情解封之後所迎來的報復性消費狂潮已明顯消退,取而代之的是穩健的成長,詳見《圖一》。

  另據財政部統計資料顯示,過去五年餐飲業家數呈現逐年增加,從2020年的15萬3,689家增至2024年的17萬3,346家,由此可知產業的競爭愈見激烈。而餐食業、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及飲料業三類家數均有所成長,其中餐食業年成長率達2.4%,且2024年營利事業家數再度創下歷史新高,來到142,057家,占餐飲業81.95%;而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家數則在2023年擺脫連續四年負成長的窘境,出現小幅正成長,但2024年再度反轉,小幅減少0.01% ,詳見《表二》。

《表一》台灣餐飲業之「行業標準分類」
資料來源:行政院主計處;第11次修訂 (於2021年1月頒布之「中華民國行業標準分類」)

《圖一》餐飲業2020~2024年各類餐飲業營業額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單位:新台幣億元

《表二》台灣近五年各類餐飲業之營利事業家數
資料來源:財政部資料中心

  根據CRIF中華徵信所2025年版台灣大型企業TOP5000顯示,前10大餐飲業2024年營收總額合計達812.19億元,較2023年成長10.48%。而近年餐飲業入榜TOP10業者整體而言變動情形不大,依然由「悠旅生活事業」穩居產業龍頭寶座,營收達新台幣154.71億元。第2名為「王品餐飲」,以營收新台幣147.75億元緊追在後,第3名至第10名則依序為「饗賓餐旅事業」、「三商餐飲」、「安心食品服務」、「漢來美食」、「瓦城泰統」、「築間餐飲」、「八方雲集國際」、「亞洲藏壽司」。

  觀察2024年餐飲業TOP10業者營運表現,在疫情鬆綁之後,餐飲業喜迎消費者沉悶已久的報復性消費,但在各國也相繼鬆綁的情形下,民眾出國旅遊的頻率暴增,相對的也削減了國內旅遊及餐飲的成長力道,因此2024年餐飲業的成長幅度明顯趨緩,前10大業者中僅有「饗賓餐旅事業」、「漢來美食」、「築間餐飲」仍維持兩位數成長。

  但即使成長放緩,餐飲業者對台灣的餐飲市場仍深具信心,並持續進行展店計畫,如多年居於龍頭的「悠旅生活事業」,所經營的星巴克咖啡,2025年7月台灣首間星巴克旗艦店「星巴克典藏 DREAM PLAZA 台北」已正式開幕,打造全台最大規模品牌門市。第二名的王品餐飲也規畫台灣市場將在2025年下半年加大展店力道,預計新開30-50店,以達成400店的目標。

《表三》近五年餐飲業TOP10業者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近五年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

《表四》近兩年餐飲業TOP10業者行業營收及成長率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近兩年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

  展望未來,餐飲業在市場的強勁需求驅動下,仍然擁有豐富的發展潛力。然而,由於進入該行業的門檻相對較低,競爭將逐漸加劇,且在蓬勃發展之餘,產業未來也面臨著一系列挑戰和困境。

  首先,人力短缺的問題仍然嚴重,根據主計總處最新統計資料顯示,2024年工業及服務業職缺數達247,000個,較2023年增加了21,000個,特別是在招聘廚師和外場服務人員方面。高員工流動率的現象使得行業長期處於人手不足的困境中。然而,隨著科技的快速發展,市場陸續推出了掃碼點餐、自助結帳、送餐機器人等智慧型服務機器人,甚至自動料理設備及無人餐廳也陸續出現,這些創新技術將為餐飲業者提供了解決人力短缺問題。不過業者如何有效利用這些技術,以及如何完善整合這些新工具,將成為新的挑戰。

  其次,根據食藥署統計資料,2024年食品中毒通報案件達1,750件,患者人數高達9,045人,其中約15%發生在自宅,超過70%發生在餐飲店,而自2025年以來,也已發生多起疑似食品中毒事件,如馬辣集團旗下的「涮樂和牛」羅東店、饗賓餐旅集團旗下的「饗饗」微風店、高雄知名餐廳「碳佐麻里」美術館旗艦店等,這些事件不僅重創了品牌形象,也導致消費者對食品品牌或整個行業的信任度下降,進而影響消費意願。因此,業者如何實施有效的風險管理和質量控制措施,以及如何快速做出危機處理,以保持消費者信任和品牌聲譽,成為當務之急。

  總而言之,在面臨餐飲市場競爭激烈下,業者可透過拓展網路銷售、創立新品牌、開創新型態門市、打造特殊文化餐飲主題等多角化經營模式,來維持市場競爭力,以及在變化莫測的市場中尋找平衡,並利用科技和創新策略來克服困境,同時把握新興的商機,為顧客提供更優質的用餐體驗,方可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取得一席之地。


作者:林昱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