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基礎為根 綠能轉型為路
多年來台灣加油站市場均由「台灣中油」與「台塑石化」兩大品牌所主導,「台灣中油」與「台塑石化」為全台唯二的石油煉製公司。過往全台加油站數雖維持逐年增長趨勢,然而就經濟部能源署統計資料,截至2025年7月為止全台加油站數達2,503站,乃略遜於2024年同期之2,510站;且在此2,503站當中,使用「台灣中油」油品之站數達1,921站,佔比高達76.75%,使用「台塑石化」油品家數則達582間,佔比為23.25%。
目前所有加油站經營實體業者當中,站數排名第一為「台灣中油」,總計622站,第二為「台亞石油」之111站,第三為「全國加油站」之110站,第四為「福懋興業」之104站,第五為「統一精工」之85站,以上業者站數比重依序為24.87%、4.44%、4.4%、4.16%、3.4%。至於加油站數排名六至十名之業者則依序為「台灣糖業」、「山隆通運」、「北基國際」、「久井企業」、「千越加油站」。
近五年加油站業TOP10業者排名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
近兩年加油站業TOP10業者行業營收及成長率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 單位:新台幣千元
觀察近年來加油站業TOP10業者之排名,整體而言變動情形不大,其中2024年僅原先名列第四名的「山隆通運」因行業營收衰退超過30%而滑落至第六名,連帶使2023年排名第五、第六名的「福懋興業」、「統一精工」排名各進一位,其餘業者2024年排名則無更動。另目前TOP10業者當中,使用台灣中油之油品除「台灣中油」本身外,尚包括有「台灣糖業」、「北基國際」、「長榮國際」、「松山加油站」等;使用台塑石化油品的有「全國加油站」、「台亞石油」、「統一精工」、「福懋興業」等;而「山隆通運」則與台灣中油、台塑石化皆有往來。
2024年台灣柴油需求雖較2023年小幅成長,惟汽油方面卻因平價油電車(HEV)及電動車(EV)數量的攀升而導致需求減少,又2024年台灣汽柴油價格與2023年相比也未見增長下,致使加油站業者2024年行業營收普遍較2023年下滑。此外,近年來「台灣中油」在持續配合政府穩定物價政策,吸收汽柴油、天然氣及液化石油之產品價格下,亦導致營運呈現連年虧損,績效表現不盡理想。
近五年國際原油價格走勢圖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署
近五年台灣汽柴油走勢圖
資料來源:經濟部能源署
加油站業屬勞力密集產業,於總體經濟層面來看,近年來面臨高通膨、貨幣緊縮、戰爭、地緣政治風險、中國大陸景氣不如預期與美國關稅政策、能源新政等多重因素影響下,已導致全球政經環境及能源市場的不確定性日益升高。而對於業者本身而言,除同業競爭壓力外,隨著人事成本的不斷攀升,以及須負擔站內設備更新、資安防護、環保監測等費用支出下,乃使得業者營運負擔普遍有所加重。此外,在全球淨零碳排浪潮驅動下,使車用能源轉型加速推進,亦對於傳統加油站業者之發展帶來衝擊。
為求因應,近年來業者普遍著手推動綠能轉型,包含打造〝智慧綠能加油站〞,於站體屋頂設置太陽能發電系統、規劃電動車充電與換電設備,以及與其他產業進行異業合作,藉此擴展替代能源佈局。其中,氫能即被視為重要之替代能源之一,隨著經濟部自2023年起陸續修法,使得加油站業者可兼營加氫站後,目前產業龍頭「台灣中油」已加碼投入氫能佈局,除規劃建置天然氣重組產氫技術設備,透過專業技術將灰氫轉變為藍氫,以實現加氫站達成現地產氫目標外,並也積極投入氫氣應用工業、運輸及發電等相關研究當中。然而,在能源轉型之路上,仍面臨諸多挑戰,包括法規制度尚待完備、土地與設施安全性問題、氫能技術尚未成熟,以及投資回收效益不確定等因素。因此,未來加油站業者如何將傳統能源與新興能源有效整合,將成為是否長期穩健經營之關鍵!
作者: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