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電子報 -總編輯專欄
NO. 620
02 September 2025
關鍵字:台積電;美國;赴美投資;低獲利;
圖片來源:jiajiach
總編輯專欄
高投資金額低獲利 赴美投資效益待觀察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廠(TSMC Arizona)今年上半年獲利45.15億元,為2020年11月成立以來的首度獲利,去年(2024)TSMC Arizona還虧損142.98億元,今年上半年轉虧損為盈也讓人對TSMC Arizona全年的獲利充滿期待。不過台積電至今年上半年對TSMC Arizona投資已達到6,486億元,但TSMC Arizona二廠(2奈米製程)需等2028年才能量產,屆時才是TSMC Arizona獲利的高峰。

  回顧台灣自2018年美中貿易戰起雖然對美國增加投資,不過投資金額也不是呈現直線上升,而是有一年強一年弱的方式。例如2018年對美投資金額為20.39億美元,2019年則只有5.61億美元;2020年再上升到41.94億美元,2021年則下降到4.77億美元;2022年又回升到10.89億美元。接著在2023年再攀上96.90億美元高峰,2024年創下141.27億美元的歷史新高。同時對美投資強的那一年,也必定有台積電的投資身影。

  今年上半年台灣上市公司對美投資收益為新台幣137.43億元,較2024年同期的41.87億元增加了95.56億美元,不過卻不是2018年以來上半年上市公司對美獲利的新高,且其中的47.25%也是來自台積電TSMC Arizona轉虧為盈的貢獻。

  2018年以來上市公司上半年對美國投資收益的高峰,其實是出現在2022年上半年的214.38億元,其中國巨旗下的Pulse Electronics Corporation 、KEMET Corporation及KEMET Electronics Corporation合計貢獻了133.41億元,大成鋼旗下的Ta Chen International, Inc.也貢獻了77億元之多。上半年對美國投資收益的次高則出現在2021年的180.28億元。這一年前述國巨旗下的3家公司合計貢獻了100.52億元,大成鋼旗下的Ta Chen International, Inc.也貢獻了33.15億元。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對美國投資收益137.43億元,在近八年來只能排名在第3位。

  從2018年以來上半年上市公司對美國投資收益來看,其實並沒有想像的高。2018年上市公司上半年對美投資721家公司,但是有獲利的公司家數僅有263家,占全體投資家數的36.48%,獲利家數不到4成;其中獲利達1億元以上的公司家數則僅23家。2019年上市公司美國投資家數增加到741家,有獲利的家數則降至246家,獲利達1億元以上的家數也僅為24家。2020年上半年對美國投資家數再增至763家,其中獲利者為250家,獲利達1億元以上的則只有18家。2021年上半年對美國投資家數再增加至766家,獲利家數上升到294家,但獲利家數占比也僅上升到37.69%,不過獲利達1億元以上的家數增加至34家。2022年對美國投資家數再上升到780家,獲利家數則維持在294家,獲利達1億元以上的公司家數則上升到44家。2023年對美國投資家數突破800家大關增加至813家,但有獲利的公司反而下降到274家,獲利達1億元以上的公司家數則只有33家。2024年上半年對美國投資家數增加到848家,但獲利家數也只維持在274家,獲利達1億元以上的公司家數微增至38家。今年上半年對美國投資家數上升到877家,獲利家數首度突破300家大關來到332家,但獲利家數占比只微升到37.86%仍然低於4成,獲利達1億元以上的公司家數僅微增至44家,可見近八年台灣上市公司對美國投資家數雖然持續增加,但是獲利上升的速度緩慢。

  當然許多上市公司不是直接出貨到美國,所以對美國的獲利有很大一部份因此留在其他代工國家,不過2018年台灣上市公司對美國投資金額為4,243.60億元,2025年上半年投資金額已增加到1兆5,012.54億元之多,較2018年成長253.69%,但是投資獲利137.43億元則僅較2018年成長47.40%,從投資金額成長與獲利成長的比較角度看,獲利成長的速度的確很慢。因此對台灣企業赴美國投資未來的獲利性成長,仍然必須逐年觀察。

近八年上市公司赴美投資認列收益一覽表
資料來源:資料來源:公開資訊觀測站、CRIF整理統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