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市場頻炒美國今年降息的時間,但是台北時間2/1凌晨美國聯準會(Fed)在今年首次決策會議結束後,聯準會主席鮑爾宣佈利率四連凍,並明示3月決策會議降息的可能性不大,讓市場好整以暇期待降息的投資人大感意外。
聯準會不降息的理由是「在對通膨率持續邁向2%更有信心之前,不宜降低目標區間」。對於市場投資人來說,美國聯準會延遲降息,且未明確降息的時間點,必然感到失望;不過聯準會謹慎看待通膨發展,對降息不輕易鬆口的態度絕對是正確的。
因為目前影響美國通膨的因素很複雜,不宜僅因通膨降溫而執行降息政策。目前許多市場派對美國今年降息的各種看法,都只是投資機構針對美國經濟降溫揣測,事實上FED從未在公開訊息對今年降息時間明確表態。最接近的說法,是在今年1/3聯準會的會議紀錄所言「決策官員們上月(12月)同意在一段時間內維持限制性主場是適當的,並承認利率可能已達到高峰,將從2024年開始降息」,但並未透露時間。現在又有投資機構認為今年5月是降息時間,這種對降息時間的揣測,並沒有太大意義。因為聯準會對通膨態勢如履薄冰,擔心地緣衝突會使通膨隨時反轉上,步步為營逐月檢視。
對美國經濟軟著陸是市場共識。顯示市場雖認為雖有一些干擾的因素存在,但對美國經濟前景並不悲觀。美國最新的各項總經數據也印證,美國經濟沒有明顯走弱的趨勢,頂多只是有一些需要關注的因子,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能夠證明美國經濟會因此步入衰退。
從美國1月底和2月初陸續公布的最新總經數據來看,無論是消費信心指數(114.8%)、非農職位空缺數回升(902.6萬個)、PMI製造業指數(49.1%)、非農新增就業人數(35.3萬人)表現都出乎意外的強勁。儘管初次申請失業救濟金人數(22.4萬人)高於預期,但因失業率(3.7%)維持在良好水平,且每小時薪資年增率(4.48%)也高於預期,相信緊接著公布的非製造業指數NMI的表現也不會差,整體來說形勢並沒有到需要聯準會緊張的地步。而美國2024年企業獲利預期仍會逐季增長,因此2024年美國通膨率即使緩步走低,仍不會低於2%聯準會目標。
CRIF指出美國的經濟呈現弱中帶強,即使受到2023年經濟成長率基期較高的影響經濟成長率也許會下降,但是在AI及諸多黑科技的推展下,也許美國經濟的表現會比想像中更好,通膨率並不是沒有回升的機會!這層顧慮也正是FED不想提早釋出降息措施刺激經濟的關鍵。另外,解讀FED「在對通膨率持續邁向2%更有信心之前,不宜降低目標區間」的內涵,其實是指「即使通膨率回降至2%,也不會立即展開降息行動,而會至少觀察一季以確定通膨率真的處於下滑至2%以下的狀況,才會付諸降息行動」。因此除非美國的經濟突然向下逆轉,否則否到今年5月通膨率根本不會觸碰到2%,期待5月降息的想法可能還是高估了FED降息的機率。
不過也必須要承認一點,就是美國大型企業為了提升獲利而進行的計劃性裁員的風潮興起,若因此造成美國失業率的非自然性上升,是否成為FED考量降息行動的新隱憂,值得短期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