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電子報 -總編輯專欄
NO. 591
02 July 2024
關鍵字:東協;台商;供應鏈;擴增產線;越南
圖片來源:jiajiach
總編輯專欄
東協為台商擴增產線首選

  依據經濟部最新出爐的112年外銷訂單海外生產實況調查統計顯示,台灣供應鏈分散布局,中國大陸生產比率創新低、東協生產比率續創新高。該調查指出,受訪企業(2826家受訪樣本,回覆家數2,795家)112年接自海外訂單中,以國內生產比率占49.1%最高,較上年上升0.3個百分點,為102年以來新高,主因高效能運算及人工智慧等新興科技應用需求擴增,IC設計、伺服器、筆電及網通產品廠商擴大國內生產比重,拉高整體接單之國內生產比率;其次在中國大陸及香港生產占37.8%,較上年下降0.9個百分點,為該調查以來(資料年99年)之新低;東協占7.0%排第3,較上年上升1.2個百分點,續創新高,主因美中紛爭、地緣政治風險等因素持續牽動全球供應鏈重組,東協成為台商海外布局中之重要生產基地,其中以越南生產占2.6%最大。

  調查指出供應鏈在地化趨勢,海外生產貨品於當地銷售占比創新高:外銷訂單海外生產之貨品銷售流向,以「轉銷第三國」占69.1%最高,較上年下降2.1個百分點,其次為「當地銷售」占25.8%,較上年提高2.2個百分點,為有調查以來新高,顯示廠商多元分散生產布局,且在地化就近供應之趨勢漸增,而「回銷國內」占5.1%。按貨品別觀察,除居供應鏈中上游之光學器材及電子產品以「當地銷售」占比最高外,餘各貨品皆以「轉銷第三國」為主,其中資訊通信產品84.8%、機械83.3%、基本金屬77.3%;而「回銷國內」以化學品27.1%最高,主因部分電子上游化學材料回銷國內比重較高所致。

  在中國大陸及香港生產之貨品,出口至美國比重持續降低:在中國大陸及香港生產之外銷訂單,其中有22.2%貨品「出口至美國」,較上年下降1.3個百分點,主因筆電廠商接單減少,加上美中紛爭未解,業者將出口至美國之貨品轉由國內或其他海外據點生產,拉低整體出口至美國之比重,而在「當地銷售」占28.2%,較上年提高1.0個百分點。按貨品別觀察,「出口至美國」以機械占45.8%、基本金屬占44.2%較高;而電子產品、光學器材則主要於「當地銷售」,占比分別為61.4%、54.6%,主因各項電子零組件及面板廠商,就近供應中國大陸境內的組裝代工客戶。

  目前東協地區已成為台商擴增產線之首要選擇。就產線跨國移轉之地區別觀察,有擴充產線之50家廠商中以東協為主要選擇,占整體擴充產線家數之56.0%,其中越南占46.0%,我國占28.0%居第2;新設產線亦以東協占整體新設產線家數之73.2%為最高,其中越南占46.3%,顯示在政府新南向政策推動下,加上東協國家具地利之便,且其人口紅利及區域關稅協定優勢,成為臺商分散供應鏈布局之首選;至於產線部分移出及全部移出之地區,則以中國大陸及香港占70.0%為最高。值得注意的是,「配合客戶要求」續居廠商前往海外生產原因之首,占比達到53.4%,較111年上升3.3個百分點,其次為「生產成本低廉」占45.7%,則較111年下降4.0個百分點,顯示企業多以客戶需求作為全球布局之首要考量,生產成本低廉之誘因已明顯降低;至於「當地原材物料供應方便」占37.7%居第3。視陸資企業為台商海外最大競爭對手的比例,較111年大幅上升2.7個百分點,達到25.1%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