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全球鋁市將迎短缺
近期全球鋁價表現堅挺,背後是鋁市正在經歷關鍵的「再平衡」-從短期過剩逐步轉向短缺。美國銀行最新研究指出,2025年全球鋁市仍將維持31.6萬噸的過剩,但到2026年這一格局將徹底反轉,預計將出現29.2萬噸的供應缺口,鋁價也有望在2026年四季度攀升至3000美元/噸。
中國大陸作為全球最大的鋁生產國和消費國,其政策和經濟狀況對全球鋁市場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中國大陸政府設定了4500萬噸的國內鋁產能上限,目前產量已接近此上限(約4300萬噸)。這項限制預計將導致中國大陸2025年的鋁產量增長放緩至約2%。
此外,中國大陸已於2024年12月取消了鋁出口退稅政策,預計這將導致2025年中國大陸鋁出口量下降多達8%~11%。出口量的減少將進一步收緊全球鋁供應,從而對國際市場價格構成上漲壓力,特別是在對俄羅斯鋁的制裁可能進一步收緊的背景下。在需求方面,2025年中國大陸的鋁需求預計將保持相對穩定,電動汽車和建築行業將實現溫和增長,但房地產和出口的放緩將抵消部分增長。供應側改革和能源轉型政策也將限制產量增長,導致中國大陸市場供需平衡趨緊,並增加對進口的依賴 。
2025年7月,倫敦金屬交易所(LME)鋁現貨結算價在每噸2,557美元至2,657美元之間波動,月度收盤價為2,580美元。儘管月初價格略有上漲,但整體呈現震盪走勢,月末小幅回落。值得注意的是,儘管價格保持在相對高位,LME鋁庫存卻在7月份顯著增加,從月初的348,625噸增至月末的461,025噸。這種庫存累積與一般預期的庫存下降以支撐價格的邏輯有所不同,這可能表明市場存在潛在的供應過剩,或者需求增長未能完全消化新增庫存。這也可能反映了市場對未來需求的預期,例如夏季過後的需求回升或貨幣政策寬鬆的影響,使得市場願意將材料儲存在倉庫中。此外,庫存增加也可能源於非註冊倉庫的鋁材轉移至LME註冊倉庫,而非全球真實的供過於求。無論具體原因為何,諸如關稅政策和中國大陸供應限制等其他看漲因素,正在為鋁價提供堅實的底部支撐,防止價格因庫存增加而大幅下跌,這顯示出市場複雜的動態。
《圖一》台灣鋁產業之主要下游用鋼產業、相關產品及主要使用鋁材
資料來源:www.tcsif.org
《表一》鋁基本工業及其製品業TOP10業者近5年營收排名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資料庫
依近年CRIF中華徵信所「台灣大型企業排名TOP5000」鋁基本工業及其製品業TOP10資料,2024年台灣前三大鋁製品業者排名依序為中鋼鋁業、新格發企業、賀華實業,其中中鋼鋁業為台灣鋁業業界龍頭,新格發企業、賀華實業、新文欽五金等廠商排名則略有變動。
▍全球市場概況
依據國際鋁業協會(IAI)統計顯示,2025年1~7月全球原鋁累計產量為4,272萬公噸,與2024年同期比成長1.5%,以地區/國家產量占比而言,依序為中國大陸59.9%、歐洲(含俄羅斯)9.5%、中東(GCC)8.4%位居前三。原鋁庫存量部分,2025年8月LME原鋁庫存量為48.1萬公噸,與2024年同期比衰退43.5%。
北美方面:
- 8月15日美國商務部新增407項鋼鋁衍生品,納入232條款加徵50%關稅清單內,實質擴大加徵關稅範圍,對仰賴進口的美國下游買家而言,不僅成本墊高、交期風險延長,也面臨零部件在地化生產壓力,並被迫評估替代材料,開始思考供應鏈重組,突顯關稅不確定性拖累資本開支意願。
- 9月2日美國聯邦上訴法院裁定多項關稅非法,短期內仍暫行維持至10月14日,待最高法院決定是否受理,惟鋼鋁不在本次裁決範圍。
歐盟方面:
- 8月21日美歐發布貿易談判文本,白宮貿易顧問表示,鋼鋁加徵50%關稅不予豁免,意即歐盟鋁材輸美仍受232條款加徵50%關稅約束,維持美國溢價升高、歐洲被動跟隨的局勢。
- 8月28日歐盟取消美國工業品關稅,以換取美國對歐盟汽車關稅降至15%。
- 美國對鋁成品加徵50%關稅,但不含廢鋁,導致歐盟廢鋁明顯流向美國,作為美國再生鋁圓棒的料源,間接造成歐洲再生鋁料吃緊。
亞洲方面:
- 美日關稅談判未涵蓋鋼鋁,因此日商輸美鋁材仍需承擔50%的加徵闗稅。受美方高額關稅與高溢價影響,全球原鋁現貨多轉向美國,而日本貿易商則傾向簽定長約,並拓展其他市場以分散風險。
- 南韓對美出貨放緩,韓商在美國市場端價格未同步上漲,獲利空間受限,對美追加訂單趨於保守。此外,在美國買家訂單放緩下,業者調整庫存與產銷配比,避免高關稅貨物物積壓,墊高庫存成本。
- 越南轉單效益增強,部分訂單轉向第三地、內銷或東協區域銷售,越商更傾向低庫存運作,避免加徵關稅後的滯銷風險。
▍國內市場概況
在產量部分,2025年1~6月國內鋁錠累計產量為19.5萬公噸,與2024年同期比衰退2.7%。在進/出口量部分,(1)2025年1~7月國內鋁錠累計進口量為33.3萬公噸,與2024年同期比成長0.8%,其中,各項產品累計進口量以原生鋁錠18.4萬公噸占整體 55.3%居冠,圓鋁擠錠9.3萬公噸占整體27.9%居次。以進口國家占比而言,澳大利亞26%、印度22%、阿拉伯聯合大公國14%位居前三。(2)2025年1~7月國內鋁錠累計出口量4.0 萬公噸,與2024年同期比衰退20.3%,其中,各細項產品出口量以鋁合金錠3.5萬公噸占整體88.6%居冠,圓鋁擠錠0.4萬公噸居次。以出口國家占比而言,日本 31%、越南24%、印尼10%位居前三。在價格部分,2025年8月鋁平均價格為新台幣87.5元/公斤,與2024年同期比上漲1.7%。鋁合金平均價格為新台幣89.0元/公斤,2024同期比下跌13.5%。
進一步觀察國內鋁業應用市場概況,在汽車及其零件方面,受國內汽車關稅與貨物稅政策未明朗影響,加上新車推出延後,車市買氣轉趨保守觀望;同時,美國買家提前拉貨效應趨緩,車用零組件出口年增率持續下滑,進一步壓抑需求表現。消費性電子產品方面,客戶端積極備貨,8月新台幣兌美元雖持續貶值,但幅度有限,仍未回到先前水準,因而拖累需求與售價。電子零組件方面,人工智慧創新應用蓬勃發展,推升高階晶片、伺服器等需求,加上美國考慮對半導體加徵關稅,供應鏈業者對短期景氣走勢多持保守態度。在金屬製品方面,雖然航太、AI伺服器及電動車等新興應用需求穩定,但國內不動產景氣降溫,加上美國關稅使部分產業擴廠意願及進度受阻,需求減少。整體而言,AI創新應用帶動電子與資通產品出口成長,然而傳產因需求低迷,出口增幅相對疲弱,再加上新台幣較2024年同期升值,使出口及外銷訂單年增率縮小,影響需求與售價表現。
▍未來展望
展望2026年,全球鋁市場預計將從2025年的小幅過剩轉為供應短缺,主要受到中國大陸產能限制和全球需求逐步復甦的影響。美國對鋁材進口關稅的增加對美國國內價格產生了顯著的推升作用,導致美國中西部溢價達到歷史新高。中國大陸的宏觀經濟狀況和潛在的乾旱風險也可能是影響全球供應的關鍵不確定因素。
作者:陳柏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