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高通膨高利率、中國經濟增速趨緩等因素綜合影響,導致終端產品成本上升,牽動東協地區2023年經濟成長率自5.6%降至4.1%,連帶東協台商千大營利雙減,惟東協台商合併營收持續突破9兆繳出歷史次高成績,同時獲利1億元以上家數占獲利總家數比重升至歷史最佳水位,突顯普遍台商面臨景氣循環力守純利的紮實經營實力。進一步從東協台商總體產業、國別經營面向觀察,泛電子產業長期南向擴產趨勢儼然成形之外,新加坡佈局五年營收規模擴張近三倍、印度營利強勁崛起躍居「東協台商第三重鎮」,都是支撐台商持續佈局的重要動機。
東協千大總營收歷史次高 獲利1億以上家數佔比攀歷史新高
受到通膨壓力及國際供應鏈需求疲軟,導致東協出口復甦不穩,各國經濟成長力道落在1.8%~5.1%區間,合計2023年東協區域成長率自5.6%下行至4.1%,牽動東協千大較上年度營收獲利同步衰退,惟營收總額站上9兆4,432億元繳出「歷史次高」成績,不僅連續兩年站穩九兆門檻,對比2019年營收總額4兆2,738億元,成長幅度達120.95%,東協千大五年內繳出翻倍成績單,區域投資全球供貨長期效益顯著。儘管全年純益率力守2.1%,但觀察東協台商個別獲利,我們發現獲利一億元以上家數占獲利總家數比重達32.83%,已攀升至歷史新高,同時較五年前比率上升6.04%(參見表一),越來越多台商在廣袤東協保有基礎獲利水位,並以紮實獲利結構因應年度研發費用、人力成本及擴廠動支,在面臨國際經貿環境頻繁變動當下,伺機隨景氣循環翻轉擴大經營績效。
《表一》東協千大歷年營收獲利表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 營收/稅後存益單位:新台幣億元
台商產業佔比悄改變 「泛電子」主導製造業南向擴產趨勢成形
從產業佈局長線觀察,多年來由服務業主導東協台商營收獲利的格局正悄然改變,包含東協千大台商產業占比板塊快速變動位移、泛電子左右製造業經營成果格局確立。首先,服務業營收5兆1,918億元、佔總體營收比達54.98%;製造業營收4兆2,514億元、佔總體營收比達45.02%,由服務業長年領銜東協台商衝刺業績大趨勢儘管不變,但相較2019年服務業營收2兆8,120億元、佔總體營收比達65.80%;製造業營收1兆4,615億元、佔總體營收比達34.20%,五年之內製造業總體營收佔比上升10.82%(參見表二),台商產業板塊快速變遷,連帶東協台商千大的服務業與製造業組成佔比差距,史上首次縮小至10%以內。面對消費市場振興蓬勃的東協區域,由製造與服務業聯袂開出營收,攜手支撐台商佈局趨勢越發明顯。
其次,攤開製造業長期發展走勢,泛電子製造在「入榜家數」、「總體營收占比」都有長足進步、泛電子製造在廣袤東協地重要性迅速提升。從製造業入榜家數角度來看,泛電子製造家數在五年之內,自98家上升至141家,上升幅度達43.88%;另從總體營收角度分析,泛電子製造在五年之內,自5,411億元上升至3兆2,516億元,成長幅度達500.92%,泛電子製造在入榜家數與總體營收同時發生量化飛躍。另方面,泛電子製造佔製造業總體營收百分比,五年之內也自37.23%上升至76.48%,由泛電子製造業左右製造業經營成果的趨勢明確,攜手傳產製造在原料與研發持續突破量產,逐步在東協擴大台商供應鏈生態圈的規模經濟,將漸進重塑台商製造業面貌與在地想像。
《表二》2023年傳產電子服務金融業營運比較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 營收/獲利單位:新台幣億元
「台星經濟夥伴協定」點燃台商引擎 投資星泰長線獲利穩健
全球經濟自由度指數、東南亞國家協會人均GDP皆排名首位的新加坡,歷來一直是東協台商千大核心重點國家,新加坡台商總體營收在五年之內,從2兆2,550億元上升至6兆5,273億元,成長幅度達189.46%(參見表三);營收佔東協千大台商佔比自52.76%上升至69.12%,成長擴增16.36%,台商投資新加坡的長線趨勢穩健向上。而新加坡投資環境備受台商重視,長期為台商在東協資金貨品集散、幅散東協內需市場的主要原因,除了新加坡與台灣近年貿易總額一直高居十大貿易夥伴的前六名、隨「ASTEP」台星經濟夥伴協定簽署實施,奠定新加坡對來自台灣所有進口產品100%實施零關稅政策,特別在工業產品領域為兩國貿易發展注入活力,例如:電腦週邊設備、積體電路、晶圓、伺服器、電子零組件批售等,大幅降低企業進口成本,藉由新加坡轉口中間財及終端產品至東協,對台灣產業競爭力有長足加持。進一步從東協台商千大營收前十大企業,80%國別集中在星國(參見表四、表五);東協台商千大獲利前十大企業,90%同樣集中在新加坡且包含積體電路設計、水上運輸、租賃及分期付款、電子零組件批售等業,具體說明眾多台商不只重視新加坡當地,同時視星國為第二基地為區域整合充分準備。
總體營收連續三年站上4千億元的泰國,總體營收在五年之內上升30.75%、稅後純益提升121.59%,與新加坡同為總體營收級距高穩、長期投資績效清晰可見的台商重點發展國度。另從東協千大經營績效排名第一的「泰達電DELTA ELECTRONICS (THAILAND) PUBLIC COMPANY LIMITED」觀察(參見表六),泰達電不僅囊括東協千大台商其他電子零組件業84.48%獲利佔比,泰國就是台達電電力供應、熱管理、再生能源等基礎設施解決方案產品,貢獻母公司營收的重點分公司。對全球投資者來說,位居泰國證卷交易所「股王」、市值1.26兆新台幣的泰達電,與母公司台達電市值1.28兆不相上下,說明東協已突破生產基地的既定想像前沿,更是國際投資者可考量的資產配置市場。
《表三》2023年東協千大各國營收稅後純益比較表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 營收/稅後存益單位:新台幣億元
《表四》2023年東協千大營收前10大企業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
《表五》2023東協千大獲利前10大企業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
《表六》東協績效50強前10名
備註:係以營收成長率、淨利成長率、純益率均達10%以上公司且最後以稅後淨利由高至低排序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
台商FDI持續加碼 印度營收獲利雙雙年增
全球第五大經濟體且經濟成長攀升迅猛的大國印度,是本次東協千大調查最耀眼國別,除了在營收千億以上國家中,唯一囊括營收成長率、稅後純益率及純益率等三項正成長,五年之內總體營收自3,923億升至6,553億,67.02%成長力道帶動印度躍升「東協台商第三重鎮」。環視印度近年總體政經局勢發展,我們可以看到三大面向強勁支撐台商在印度發展奠基,其一,印度生產連結獎勵計畫(PLI),補貼受惠業別與台商製造業高度相關,在東協千大營收前十大企業的鴻海科技與聯華神通印度分公司,主要就是涵蓋手機、筆電、PC等消費性電子的產品組裝,印度獎掖外國投資政策不僅支助例如蘋果公司(Apple Inc.)等國際資金投入、連帶台商聚焦面向印度國內及其幅散市場。其二,印度孟買指數自2021年初的47,868.98一路扶搖直上,截至2023年底指數點位達72,240.26,指數在短短三年上升50.91%,且持續昂揚至今,國際熱錢湧入南亞雄獅的力道正為印度百業蓄積打底、鼓舞印度市場。其三,自美中貿易衝突塵揚,2019至2023年,五年內台灣FDI持續加碼印度,年度總投資金額的成長幅度達131.60%,隨國內外持續放眼印度的趨勢漸朗,未來台商在印度發展仍大有可為。
東協-區域經濟與台商機會相交之地
瞄準東協廣袤人口紅利、領先世界總體平均的經濟成長翻升力道,從越南數位轉型吸引世界重要公司紛紛加碼駐足的案例,正隱含長年在地積累生產與經營實績的台商,具有充分優勢在東協大展鴻圖。包含「Google Vietnam」 成立、2025全面接管付款流程及開立合規發票;「高通Qualcomm」相繼在當地啟動AI研發中心,專注提升生成式與代理式AI的解決方案,配合越南政府發展AI、半導體等策略,以及AI巨擘「輝達Nvidia」已與越南政府簽署合作協議,成立人工智慧研發中心、數據中心等群聚越南跡象,都是台灣電子製造業、重電業及積體電路設計等業能組「TEAM TAIWAN」加入的契機。
由於越南朝數位轉型成立數據中心,正面臨基礎設施不足、供電不穩定,政府民間亟需強固電網與替代能源方案,目前仰賴中國及寮國輸電供應民生及製造業命脈;另一方面,越南缺乏數據中心硬體、網路基建及資安專業人才,台商都能扮演一定角色同時強化在地關係。我們同時看到關稅對外商湧入東協、區域整合的衝擊仍待觀察,大型台商也具備全球集散地調配發貨的應變能力,東協仍將會是區域經濟與台商機會相交之地。
《表七》2023年東協營收前10大產業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
《表八》2023東協獲利前10大產業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
《表九》2023年東協千大營收30大集團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
作者:數據策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