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Asia Insurance Review
海外台商產業鏈近年變化
在全球化的時代中,各國皆重視對外的直接投資,台灣亦不例外。台商前往海外投資,多年來對於國內出口及產業結構有一定程度之影響,甚至影響了國內的經濟發展,也因此海外投資的地位甚為重要。自1991年開始,中國成為台商極重要之投資市場,但基於中美貿易戰與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下,台商原先的海外投資策略亦有所變動,此外,政府於2016年起積極推廣新南向政策,期望與東協等國家積極開展經貿合作,也一併帶動了台商前往東南亞國家的發展意願。
伴隨著科技的進步,產業鏈跨國分工合作及切割變得更重要且必要,在產業供應鏈體系形成下,全球產業環境變遷,中國大陸經商環境亦發生一定程度變化,除了勞動力成本上漲、人才難覓、留才困難、投資限制、保護主義抬頭等,企業投資陷入困難,諸多台灣企業逐漸考慮移往第三地如東協國家建立據點,以求在中美貿易戰及新冠肺炎雙重影響下,能積極布局卡位跨足東協內需市場。
綜觀而言,1990年台灣開放西進中國大陸、直至近幾年中美兩大經濟體發生貿易戰,台商重新思考供應鏈之布局,以東協國家為其首選,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更強化台商營運模式的內在質變,數位轉型亦成必然趨勢。長期以來,台商企業聚焦代工型態,許多產品雖有高全球市佔率,但附加價值並不高,中美貿易戰對台商產業供應鏈產生的影響非常明顯,未來各相關產業發展將產生一定變化,在全球總體環境變遷下,台商在布局東協策略上亦將不斷面臨挑戰。
自海外的台商移出概況
近年來,各台商企業因應所屬產業之特性,每家企業策略思考亦有不同狀態,重新檢視供應鏈布局為企業的重大變革之一。在中美貿易戰及新冠肺炎疫情諸多影響下,商品與金融市場動盪,引發了經濟的負面效應,諸多因素影響了跨國企業投資意願與布局策略,供應鏈變得更加敏捷,進而降低了對中國大陸之依賴。
中美地緣政治競爭使兩國貿易問題更難解決,海外台商影響甚巨,面臨各種國際因素,於中國台商首當其衝,在美國課徵懲罰性關稅下,傳統勞力密集產業台商供應鏈將加速撤離中國,移轉到工資相對便宜的東南亞國家,包括越南、印尼、柬埔寨等地。
經濟部投審會及各主要投資國政府外人直接投資(FDI)統計,中國仍是累計投資最高的目的國,但近年赴中投資熱潮漸減,東南亞則正快速追趕。
《圖一》對中國投資歷年金額
資料來源: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
進入東南亞的台商移入概況
台灣企業自1980年代開始至東南亞投資至今已超過30年,隨著東南亞經濟成長,大批台商陸續前往,近年東南亞國家進一步深化經濟整合,2015年底東協成立,洽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CEP),預計帶動台商投資熱潮。
政府為協助廠商因應區域變化及新興市場崛起,推動落實新南向政策,2018年於菲律賓、越南、緬甸、泰國、印尼及印度等6國維運台灣投資窗口,提供新南向國家投資諮詢。諸多在中國發展之台商為避免從中國對美國出口將被課徵之額外關稅,密集走訪東南亞國家尋訪臨時轉單對象及擴廠地點。
東南亞為台商重要投資區,也是政府推動「新南向政策」的重點區域。依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資料,東協十國核備對外投資件數每年遞增,在中美貿易戰後件數成長速度加快。面對中美貿易戰,儘管全球經濟成長趨緩,近年東南亞市場蓬勃發展,在政府政策下部分產線移往東南亞,市場對台商更顯重要。
《圖二》對東協十國投資歷年件數及金額
資料來源: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
海外台商主要投資東南亞國家
東協無論製造業或是服務業,都具備相當的發展潛力,也是全球工業供應鏈核心地區。中華徵信所對「東協台商企業」進行調查,範圍包括東協十國,依照台商入榜家數排序來看,主要以越南、馬來西亞、泰國及新加坡較多。
《表一》東協十國台商千大企業分布
資料來源:CRIF中華徵信所
大型台商正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就各國比較,越南台商以入榜272家,蟬聯3年東協投資家數之冠,台商在越南入榜的272家企業中,產業投資多元化;馬來西亞投資家數成長到171家,僅次於越南,其中共有11家為馬來西亞上市公司,馬來西亞台商營收第一的為一般投資業,儼然新加坡之外的另一重要的控股中心;泰國部分,入榜家數則有160家,其中有13家於泰國上市,台商在泰國投資也非常多元,營收前三大產業都與電子業相關;向來扮演在東協資金與航運中心的新加坡,入榜台商投資家數共149家,大型台商在新加坡的營收前三大行業,分別是一般投資業、電子零組件批售業及電腦及其週邊設備、軟體批售業。
市場環境與東協台商未來展望 針對各國重點概況進行盤點,自2018年開始的中美貿易戰,對中國的影響,造成了資金的流出,供應鏈進行移轉,外商與國內資金的流出;對台灣的影響,造成了台灣對中國投資意願下修,吸引台商回流;對東南亞的影響,在中美貿易戰下對美國轉單效益明顯,東南亞國家對美國出口有所提升。
自2019年開始的新冠肺炎,對台灣的影響,部分生產斷鏈不利我國出口動能;對東南亞的影響,疫情爆發加速了低附加價值之產業從中國轉移到東南亞。展望未來,仍需觀察新冠肺炎疫情後續發展、主要國家面對疫情之衝擊影響與因應、包括地緣政治在內的重要議題、廠商動向及各國政府紓困措施。
近年東南亞市場蓬勃發展,在「新南向政策」下,部分產線移往東南亞,東協市場成為台商重要投資地區。根據中華徵信所所執行之「台灣企業轉型布局大調查」,針對受訪企業對東南亞各國投資現況分析,重點投資區域依序為越南、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及印尼。在未來,東協將是對於台商而言極為巨大的市場,諸多行業都將具備相當的發展潛力,也會是全球工業供應鏈核心。
越南投資誘因主要為市場潛力、產業結構面及環境,但仍有基礎建設待加強、產業聚落不足、行政效率不彰及勞資問題等隱憂;泰國具有低廉成本、優秀勞動力,並且經濟發展與基礎良好,但仍存在風險如經濟結構、外部經濟風險及缺工問題。展望未來,越南與泰國會是良好市場,隨著中美貿易紛爭加上新冠肺炎疫情影響,近年兩國經濟快速發展,將是台商投資具吸引力的熱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