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華為第1款被谷歌放生新手機上市,中國供應鏈去美化 台廠三大機會(下)  
  2019/10/08
林宏達
瀏覽人次:1270
關鍵字:華為;去美化;半導體;聯發科;高通;5G供應鏈;網路晶片;亞洲供應鏈
資料來源:Freepic

台廠機會2:聯發科卡位中國5G供應鏈

  今年,5G帶來的商機,背後最大的推動力量,恐怕不是市場,而是中國政府的政策。因為,今年5月,美國宣布對華為實施禁運後,6月,中國政府就宣布發放4張5G執照,華為是少數有能力生產5G手機和基地台的公司。

  但是,就連中國媒體都質疑,5G手機要價6,000~8,000元人民幣,是否值得買?沒想到,中國最近發生一個新現象,4G手機網路速度下降,中國恐怕會再次用手上的政策工具,讓消費者埋單5G。蒲得宇透露,「相關零組件的降價會很快」,因為中國政府的政策目標是,5G手機價格明年中降到3,000元人民幣,明年底降到2,000元人民幣,快速拉升5G的滲透率。

  聯發科可望成為這一波中國升級5G的受益者,聯發科總經理陳冠州近期再次表示,聯發科明年初將正式推出5G晶片,過去聯發科是跟隨者,在市場成熟放量之後才推出產品,這次卻趕上第一波,在中國5G發展初期就要與市場老大高通正面對決。蒲得宇觀察,手機用的射頻和PA產品,聯發科旗下的絡達都有生產,今年4月,聯發科也投資中國最大PA生產公司唯捷創芯(VanChip),有能力與高通一樣,把相關產品包成一個模組出售,華為自然不能錯過聯發科。他認為,華為過去是採用高通晶片多,採用聯發科晶片少,今年開始,「聯發科和高通的比例可能會對調」。

  美中貿易戰也讓高通和聯發科的競爭態勢出現微妙變化,姚嘉洋分析,去年高通在中國市場幾乎是大獲全勝,但今年第二季,高通財報雖然成績仍然不錯,但主要是來自認列和蘋果訴訟和解帶進的收益,賣晶片的QCT部門營收卻呈現下滑,顯示高通在中國市場可能遇到逆風。

台廠機會3:FPGA、網路晶片高頻材料

  一位業界人士分析,一些過去主要由美商生產的零組件,像FPGA(現場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會改由海思自行設計,再交給台積電生產。這也能解釋,為何在今年上半年,華為緊急建立大量庫存之後,還繼續對台積電下大單,因為華為緊接著要生產自行設計的晶片。姚嘉洋觀察,華為在有線網路設備領域,「可以做到去美化」,未來新博通、Microchip、Intel相關的網路晶片會不會受影響,值得觀察,對台灣網路晶片廠如瑞昱,「一定是加分」姚嘉洋說。

  一位分析師觀察,在5G和去美化的浪潮下,高頻材料會是下一個機會點,因為為了要讓5G通訊加速,必須使用適用高頻通訊的新材料,因此,台灣PCB產業裡的聯茂、台燿等公司,有機會擴張市占率。

  只不過,中國去美化,仍有難跨越的天險。姚嘉洋觀察,像用於伺服器和基地台裡的高性能處理器、設計使用5奈米以下先進製程製造晶片的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設計軟體,和設計晶片使用的ARM最新指令集。他分析,如果美國嚴格執法,這些限制將讓華為無法設計三奈米晶片、無法使用ARM最新的V9指令集,伺服器出貨也會受影響。

  中國去美化能不能成功,還是要通過市場的考驗。姚嘉洋觀察,美系廠商在性能表現上有優勢,華為未來能不能透過改變設計,彌補功能上的不足,值得觀察。

  而且,就算華為和台廠合作取代美國產品,恐怕也只是1、2年的短期利多。一位分析師觀察,華為一面與台積電合作,一面也推出B計畫,派出1組人與中芯合作,目標是,就算等5~10年,也要培養自己的製造供應鏈。8月底,海思也投資山東天岳,這家公司製造碳化矽新材料,做長線布局。

  匯理公司董事總經理譚耀南提醒,中國建立亞洲供應鏈,短期對台灣是利多,長期仍有風險。

  他認為,目前中國是以時間換取空間,「台灣很容易變成非美供應鏈一部分。」,他表示,目前美國政府是先警告美商,讓美商有時間撤出,如果川普真的連任,或者衝突加劇,禁運的力道也可能會更大,台廠將不再左右逢源,面臨選邊站的痛苦抉擇。

  「中國和美國的供應鏈,彼此卡得太深了」,譚耀南分析,川普送出的訊息是,「讓你看到長期趨勢,要準備好,就是解鏈」,按照目前情勢發展下去,解鏈並非不可能,如果這件事真的發生,台灣1、2年內會有利多,但更要小心長期的風險。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財訊雙週刊)

《延伸閱讀》華為第一款被谷歌「放生」新手機9月上市中國供應鏈去美化 台廠接收3大機會 (上)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