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華為第1款被谷歌放生新手機上市,中國供應鏈去美化 台廠三大機會(上)  
  2019/09/24
林宏達
瀏覽人次:1187
關鍵字:華為;去美化;半導體;亞洲供應鏈;晶片代工廠;穩懋;宏捷科;立積
資料來源:風傳媒/新華社

華為推動去美化,台灣半導體產業第一次吃到美國半導體公司咬不下去的訂單,1、2年內,台灣半導體代工供應鏈、聯發科、網通IC設計公司,都有榮景可期。

華為去美化:年底首款手機將出爐

  9月19日,華為Mate 30 5G新手機即將在德國慕尼黑亮相,這款手機恐將是第一款被谷歌「放生」的新手機。根據路透等外媒報導,谷歌發言人證實,華為新手機將不能使用Google的行動服務,像是Google地圖、GMAIL、Google Search、Play Store等,只能採用陽春的Android系統,外界因此對這款新機的競爭力,打上一個大問號。

  這只是美中高科技供應鏈脫鉤的冰山一角,外界觀察,中國正在建立一條沒有美國公司也能運作的「亞洲供應鏈」。6月26日,中國移動董事長楊杰在演講中拋出一個訊息,明年1月1日開始,中國移動將不允許只支援NSA(非獨立組網規格)的5G手機晶片入網。

  中國媒體解讀,這個做法是要把美國高通晶片擋在門外,但財訊查證發現,這只能阻擋高通第一代5G晶片,高通已將第二代X55 5G晶片改為支援SA(獨立組網)和NSA兩種規格,聯發科明年的5G晶片,也支援這兩種規格。

  華為去年營收高達7,200億元人民幣(約合新台幣3兆零960億元),主要營業項目是網路通訊設備和手機等消費性電子產品,產品線相當廣泛,許多關鍵半導體零組件都成為供應鏈去美化的重要標的。

  廣發證券海外電子產業首席分析師蒲得宇觀察,今年華為正積極推動供應鏈去美化,一般手機設計要9個月,但在美國5月祭出禁運後,「今年第四季,新版去美化之後的手機就會ready」。諾基亞大中華區前總裁王建亞也表示,台灣廠商確實會因為這一波風潮接到訂單,「半導體和高階電子零組件最為受益」他觀察。

  美中供應鏈脫鉤,恐怕是台灣半導體產業,為何今年表現亮眼的關鍵原因。今年5月,外界觀察到華為啟動緊急計畫,大量採購零組件,和華為關係緊密的IC設計公司如聯詠,今年月營收年增率,幾乎每個月都超過兩成,許多台灣半導體公司股價表現強勁,而美國半導體公司股價,許多只能用疲弱形容。

  業界傳出,華為旗下海思半導體總裁何庭波,過去半年坐鎮台南,親自督導新晶片的生產,在她指揮下,海思不但資本額從6億元人民幣增加為20億元人民幣,大力投資中國IC設計公司,還不斷開出各種新晶片,丟到台灣代工廠生產。

台廠機會1:通訊晶片代工鏈經驗勝出

  目前,華為供應鏈裡,有哪些必須被取代的美國零組件?哪些又是台灣的機會?

  值得注意的是射頻相關的供應鏈。過去,不管是基地台或手機用的無線射頻晶片,美商的產品性能最佳,華為要取代的難度也較高。Trendforce分析師姚嘉洋分析,通訊相關的射頻零組件,需要累積大量經驗才能生產,在這方面,台灣有不少代工廠承接美國大廠訂單,「台灣的射頻產品代工產業,在華為去美化過程中會有重要角色。」

  蒲得宇透露,像低頻的PA(放大器),就是由海思自行設計,再由穩懋代工,穩懋是美國重量級通訊晶片大廠新博通(Avago)的代工廠。中高頻的PA,則是由日本村田製作所(Murata)設計,同樣也是交給穩懋代工,「穩懋會間接受益」蒲得宇觀察。相關的材料、測試、封裝供應鏈都受到注目。

  另一位業界人士觀察,華為是把手機用的晶片交給穩懋代工,但WiFi用的晶片代工則交給宏捷科,宏捷科則是Skyworks的代工廠。最近,甚至連漢磊、嘉晶的股價也動了起來,因為漢磊董事長徐建華今年宣布,旗下的產品已通過華為認證,打進華為5G基地台供應鏈,下半年訂單強勁。

  從各公司擴廠計畫就看得出市場熱度,Gartner公司估計,今年第二季全球手機市場下滑1.7%,手機市況不佳,但宏捷科的新廠今年底將完工,產能屆時將擴張1倍,穩懋近期產能利用率大幅拉升,公司也在討論未來的擴產計畫。

  台灣WiFi射頻晶片廠立積,也成了投資法人高度關注的對象,因為台灣做射頻晶片的公司不多,立積原本也不是華為的供應商,但近期傳出立積通過華為認證,今年成為華為路由器供應商,雖然財報尚未反映,股價已經漲了2倍。(待續)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財訊雙週刊)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