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美中貿易戰火下的受惠者,越南迎轉單潮 台廠跟著旺(上)  
  2019/07/16
尚清林、劉志明
瀏覽人次:1085
關鍵字:美中貿易;越南;轉單效應;紡織;儒鴻;友誼關;RECP;TPP
圖片來源:財訊雙週刊 吳尚哲攝

  在中越邊界的友誼關,只見一輛接一輛的貨櫃車排著隊,將中國貨櫃卸下來後,再由越南轉運到各大城市及工業區裡,而在集貨廣場上,每天至少有500輛大貨車。這一熱鬧的場景,完全拜美中貿易戰所賜。

  畫面轉到北越的河內,更可感受到這股貿易戰下的轉單熱潮。隨處可見大起重機,拚命建設、蓋大樓。住日科技董事長簡永昌描述,幾個月前,廠區周遭還是一片雜草,現在已經整理完畢,開始將設備搬進廠區。很明顯地,為了躲避美中貿易戰,廠商移動的速度都很快。

  從中國廣東深圳到中越邊境友誼關只有短短160公里,具有這個地利優勢,很多廠商都轉往越南,這條路已成為全球最熱的南向之路。一位在中國的物流業者指出,前不久才接獲富士康的訂單,幾十輛貨櫃車裝滿貨物,一星期內就必須運送完畢。從廠商前仆後繼前往越南設廠,看得出這一波越南轉單效應的熱度。連越南工貿部副部長黃國旺,在出席聖彼得堡國際經濟論壇時也指出,美中貿易摩擦,使越南對美國貿易持續增長;同時,中國廠商為了規避關稅,也大力在越南投資。

  6月4日,野村投信針對貿易戰的最新報告指出,全球前五大經濟體對於中國2,500億美元及美國1,100億美元遭到關稅加徵的商品調查,到目前為止,有1,981項關稅產品,超過一半的美、中訂單,已由其他地區取代。

全球轉單潮 愈來愈強勁

  日本投資銀行野村證券報告指出,為了規避關稅,美國和中國的進口商,轉而從第三國採購商品,或者選擇轉移生產線。隨著貿易戰持續升溫,這股轉移效應愈來愈明顯,而越南就是最大受益者。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統計,今年第一季,美國從越南進口額年增40.2%,成為亞洲對美出口成長最快速的國家。若維持這一成長速度,預計越南2019年出口額將逼近690億美元,從去年的美國第12大貿易進口國,今年將躍升為第7。

  從野村投信的報告顯示,越南在第一季獲得的關稅商品貿易轉單,就相當於國內生產毛額(GDP)7.5%,其中,由美國廠商訂單轉移到越南,就占了7.5%。

越南經濟崛起 挑戰新加坡

  為什麼越南可以在美中兩強相爭之下,獲取最大利益?AIA Capital首席經濟學家吳嘉隆分析,自從1979年,中越大戰打了近十年,越南和美國的關係就變得耐人尋味,不再是越戰時期拯救被赤化的越南了,從那時候開始,越南經濟快速崛起。

  2006年,美國甚至給了越南最惠國待遇,享受配額免關稅。簡直是送了越南經濟一份大禮物。隨後,越南與東協等國簽訂《區域全面經濟夥伴協定》(RECP),讓鄰近的中國、日本都納入貿易關稅減免。儘管美國退出《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讓越南利益減少;但2019年1月,越南簽訂《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再次加強越南與成員國的自由貿易優勢。

  其實,越南的成長是美國刻意扶持,目的是用來取代中國;而這一次爆發美中貿易戰,剛好讓越南坐收漁翁之利。從星展銀行經濟學家謝光威的最新報告指出,自貿易戰開始以來,2018年越南GDP成長率達7.08%,創下10年來最佳紀錄。而若貿易戰持續延燒,在大量外國投資流入、轉單效應發酵下,越南經濟規模將在10年內超越新加坡。

紡織廠受惠 業績大爆發

  根據星展謝光威的報告,美國總統川普想藉由提高關稅,逼美國企業回國生產,恐怕難以如願,畢竟依照美國產業現狀和員工薪資,根本無法和中國製造業的低成本規模匹敵。

  像是,美國慢跑鞋廠Brooks,以及幫彪馬(PUMA)、斐樂(FILA)等運動品牌生產襪子的製造商Jasan,都將眼光放在越南生產。對於出走中國的製造商而言,移往越南最符合邏輯和成本利益,除了勞力成本低廉、稅務獎勵吸引人之外,越南鄰近中國,與中國供應鏈緊密聯繫,最受製造商歡迎。

  至於受惠的台商部分,儒鴻為針織廠、染整廠到成衣廠的垂直整合紡織廠。統一投顧分析師蔡爵丞指出,儒鴻越南兩座新成衣廠投產狀況,美春廠規畫導入自動化設備,月產能上限拉高至150萬件;由於品牌廠下單積極,儒鴻也將提前擴充產能,為了滿足品牌商訂單需求,預計下半年外包兩座成衣廠、共60條產線,儒鴻已派技術人員到外包廠商進行勞工培訓,希望成衣月產能1,000萬件能在第三季或第四季達標。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財訊雙週刊)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