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北產業園區。圖片來源:台灣高鐵
台商回流擴廠,碰上工業土地價格驚驚漲,包括新北產業園區、台中工業區、高雄臨海與大發工業區漲幅更是翻倍,各地方政府都急欲開發新區來解一地難求的窘況。
「你找到地擴廠了嗎?」成了最近回流台商的見面問候語。德天國際地產總經理田揚名指出,近期頻繁接到印刷電路板、紙廠、輪胎及電子網通等業者詢問工業地,面積、交通、產業聚落等條件都是考量因素,其中又以價格最令老闆們頭疼不已。
新北產業園區一坪飆破百萬
廠商尋址南移首選桃園
近六年,台灣熱門工業區用地翻倍漲,價格呈現兩極化。
從北台灣的新北產業園區到苗栗竹南約90公里、一小時出頭車程距離,工業區每坪土地的價格從116萬元到竹南的8萬元,價差竟達十五倍,連帶影響這波企業擴廠地點的抉擇。 北台灣雙北市工業土地價格高漲,新北產業園區(原五股工業區)一坪飆破百萬元已不是新聞。根據實價登錄資料,2016年,五股區的五權路土地便以每坪116萬元成交;土城工業區則是亞軍,從2012年的成交價1坪35萬元,到如今51萬元,現在許多地主的開價已到六字頭。
雙北市高漲的工業土地價格,迫使廠商尋址南移。依據信義全球資產統計,2018年第一季至第三季,上市櫃公司工業地產交易金額累積達290.24億元,其中,交易件數最多就是桃園市18件,交易金額126.5億元,占比超過四成,於各縣市居冠。
田揚名表示,近期以桃園工業用地最為紅火,尤其以中壢工業區詢問度最多。中壢工業區近六年漲幅,已從每坪18萬元到32萬元,漲幅達78%。目前中壢工業區部分區位開價更來到35萬元大關,行情僅次於林口及龜山工業區。
不過,隨著桃園的價格墊高,田揚名觀察到,近日廠商又逐漸朝向新竹縣及苗栗縣覓地,一方面價格較便宜,一方面廠商群聚發展;許多在中國的台商紙廠紛紛回台獵地,就以苗栗至雲林區間廠址為優先選擇。
台中工業區一地難求
拉升廠商考慮彰濱工業區意願
中部近幾年企業覓地潮,尤以大立光為指標;即使去年、今年都各買了一塊地,仍喊不夠,直說方正的兩萬坪地才是「夢想之地」。從事工業地產買賣逾二十年的盧映婕指出,長期以來,
台中地區工業用地需求大於供給,許多精華地段已被占滿,尤以台中工業區詢問度最高,當地工業地行情由2014年的每坪18至20萬元,上升至目前每坪行情33萬元;條件好的地,更有地主開價35萬元才要賣,上漲幅度不輸給工業區價位之冠的新北產業園區。 至於彰化,儘管彰濱工業區是經濟部公布名單中,閒置面積最大的,達73公頃。不過,負責工業局土地活化的仲介商豐禾地產開發總經理黃錠銘表示,回流台商中許多都要大面積土地,彰濱1坪約5萬元的平實價格,加上能夠大面積的供給,相較之下也是不錯的選擇,近年來詢問度不低。日前一家鐵管公司,看了兩次便下斡旋金,買下15,000坪,未來隨著彰濱機能逐漸完備,廠商進駐也會同步拉升。
高雄臨海、大發工業區六年翻倍漲
新設和發工業區一坪十萬有找 南部主要的工業區需求,仍以高雄為首。高雄從化學肥料、加工出口區,一直到石化產業,始終是台灣工業發展的主軸,相關製造業擴廠的首選。高雄臨海工業區因為鄰近港口、交通便利、產業群聚較完整,整體年產值約7千億元,全台排名前三大,近年的漲幅驚人。田揚名表示,臨海工業區六年漲了133%,從1坪12萬元到現在的28萬元。
大發工業區也不遑多讓,漲了一倍,重點是有錢還買不到,一地難求。合發土地開發公司總經理張俊良表示,由於高雄已經二十年沒有新設工業區,且已開發的工業區使用率都達九成以上,且多半老舊,公共設施供給不足,所以當《產業創新條例》通過後,高雄市府推動的「和發產業園區」成為全台第一個政府報編完成的工業區,以8.98萬元1坪的價格,銷售出六成五土地,已經有50家公司確定進駐。
張俊良舉例,像是蘋果供應鏈大廠台郡科技,宣布進駐和發園區投產5G毫米波;台灣按摩椅龍頭大廠督洋生技(tokuyo),確定斥資2.5億元在和發產業園區打造新廠;遊艇設備公司梵達海洋也選在和發園區擴建新廠,目標打造亞洲第一家遊艇百貨公司。未來,高雄還會持續推動仁武產創園區、岡山航太精密園區、橋頭科學園區、南星循環專區與亞洲新灣區等開發計畫,吸引新興產業投資高雄。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工商業較不發達的嘉義,縣府近來也大力開發、推動嘉義大埔美智慧型工業園區,以及馬稠後產業園區面積共約900公頃,每坪約3.5萬元的售價,普遍低於當地其他工業區的行情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