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RIF圖庫
【受訪者小檔案】 姓 名:楊昆城 任職公司:驊訊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職 稱:董事/副總經理暨財務長 經 歷:投顧研究員、投信基金經理人、電子業高階主管 學 歷:淡江大學產業經濟所(碩士)、中正大學國際經濟所(博士候選人) |
辦公桌上擺設有時可展現主人的風格,如同楊昆城副總(Nick )桌上物品皆有條不紊地對齊擺正,訪談也是直接切入主題表示:「以前擔任基金經理人時,每天吸收全球產業經濟新聞脈動、分析研究報告,開盤前進行投資決策會議,確定投資標的。」楊副總目前擔任驊訊電子財務主管要職並負責集團公司後勤支援及管理,也是董事會成員之一,在楊副總侃侃而談中,我們不但能瞭解驊訊的創新利基佈局,他更結合經歷與產經研究專業能力,將經濟學的思考模式,實踐於工作及生活中,帶給我們不一樣的思考與啟發。
運用專業
為自己挑選好的事業標的
楊副總有十年的證券業經歷,剛入證券業當研究員時,每年要訪談公司撰寫至少100份以上的研究報告,後來擔任基金經理人,個股績效曾創造出700%的驚人報酬率,對此他謙稱:「那次是運氣好,押對寶。」對於投資他表示,「
我是個喜歡創新的人,會觀察『what’s new』,並從中尋找新投資標的,就像巴菲特的投資邏輯『投資是可以做一輩子的,投資就在生活裡』。」
楊副總補充:「基金經理人每天比的是相對績效,通常績效是七分靠實力,三分要靠運氣。 我的證券生涯歷經過金融海嘯,但基金績效仍能保持一定水準。」但這樣的好表現也伴隨著因壓力大身體健康出了狀況,於是,他開始思考基金經理人的年限,「當年我靠著績效坐穩基金經理人,但也會因為績效而離開這個位置。」
對此他解釋,「我選擇在績效相對高峰的時候離開證券業,順利轉戰至產業界,也為自己留下人生工作第一階段的美好回憶。」在證券業時負責研究及投資半導體產業的楊副總,最看好IC設計業的發展,也接觸過很多IC設計公司,發現其中的驊訊電子最為特別,他更觀察到董事長鄭先生,「除了聰明,個性更是堅毅不服輸,創造了IC競爭雙贏的結果,成為業界佳話,所以積極毛遂自薦希望能跟隨他學習。」
以創新觀點
走出Audio IC的獨特佈局
目前驊訊獨特的事業版圖佈局,硬體有美聲麥克風,IC軟體有歌唱評分引擎技術,並跨足文創業大舉投資華研國際音樂,「這三者的結合是IC界獨特少見。」 楊副總接著說明介紹,「不同年齡層都愛唱歌,有錄有放的軟硬體屬於永久需求。而驊訊的客製化音效IC,能少量多樣的為不同品牌進行客製化。」此外,同一顆音效IC,驊訊還可依據不同需求,調整成客戶要的聲音,他也強調,「這樣的技術需要培養類比工程師,加上深厚的技術與經驗傳承,是有門檻、不是想做就能做。」
有了軟體、硬體後,音樂版權是關鍵,驊訊電子很早就體驗到音樂播放版權的重要,集團企業也開始佈局音樂版權。在相關投資方面,楊副總表示,「我們看得很早,當時投資華研時,台灣還沒有『文創』這名詞,那時稱為『軟實力』。因為看好華研的軟實力,我們從一開始的成本法投資華研,到目前擁有一席董事。而當時華研上櫃成為台灣第一個IPO文創股,眼光,創新、人脈缺一不可。」
熱愛知識不停學習
盤點自身優缺點 激發極致潛能 熱愛知識、不停學習的楊副總,目前是博士候選人,「碩士班的知識,已經滿足不了我了。」會選擇就讀中正大學國經所博士班,是因為這是台灣三所實務與理論並重的博士班之一,而且同學多是來自中、日、印尼、越南的國際留學生,「他們的論文都是專題研究自己的國家,藉由同學專題研討論文觀點,瞭解他們對自己國家的看法及論證,增加國際觀、有助於開拓視野。」
在有限的時間內,卻能完成這麼多事,他也大方分享,「經濟學是一門行為科學,它告訴我們二種思考方向:
『在預算限制下,追求最大效用;或是在滿足一定效用下,控制在最低成本』,這也是我生活及工作中常常會用到,很實用的思考方式。」
此外,楊副總很早就開始思考未來,也常常受邀演講,尤其對青年學子們的更是殷切建議:「一定要認識自己,每個人都不一樣,我不能給建議走哪一條路,但一定要認識自己、盤點自己,清楚自己的長處、短處,才能善用所長、避免自曝短處。還要不停學習,東西是學不完的。」他也叮嚀:「態度很重要,態度正確,可以增加動力,把自己的潛力發揮到極致。」
如同一顆音效IC,可以透過不同的參數調校,客製化出各種的獨特音色;我們每個人都要「認識自己」,調校最適合自己的音質,方能夠展現出專屬自己、獨特動人的美麗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