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freepik
【受訪者小檔案】 受訪者:Eugene Lin 公 司:泰詠電子股份有限公司 職 稱:人資管理師 |
一般人對於人資的想像是:算薪水、找人面試、安排教育訓練,但除此之外,人資也是接觸、面對求職者的第一線,除了挑選合適的人才,同時也肩負著公司文化的塑造。此訪問到任職泰詠電子公司,負責人才挑選、面談、教育訓練的Eugene,與我們聊聊關在人才選用方面看重的部分與標準,同時他也分享了蘇州出差的經驗。
Q:身為公司第一線的面試官,通常在人才選用方面會看重哪些部分?
通常在人才選用上,我們第一個會看面試者的人格特質,還有他
對於自己應徵職位的認知、定義、定位(也就是所謂的職能角色),包含如何看待這份工作;再來就是看他對於問題的觀點、思考邏輯、解決方式,這部分主要是想要知道應聘者對問題的掌握跟理解,也就是在碰到問題時,能否針對問題本質去探討與理解。 在問這些問題的時候,我們也不會預設任何答案,而是會依照面試者回答的內容再去延伸其他問題。因此我們在面談之前會先請對方填寫一些問題,然後在面談當天會就其所寫內容延伸提問來深入了解對方。以倉管為例來說,填寫的問題包含倉管的核心角色、定義與定位,過去工作上比較挫敗的經驗、過往有成就感的經驗,以及對於我們公司的了解程度。
我個人認為最重要的特質(不分任何職位)是責任心,「責任心」比什麼都重要,這點會反映出這個人對於工作的看重程度。這可以從他過往的工作、負責的內容,當下所必須要承擔的責任來看,對我們公司來說工作經驗反而是擺在比較後面的順位,因為
我們實際看重的是這個人未來與公司合作,他所能夠拓展的東西,所以工作經驗或經歷只會做為參考。
Q:一般來說,隨著公司政策改變或產業發展趨勢的變化,人才選用的標準會有哪些轉變?
由於我們公司是製造業,製造業為了節省成本,很多工廠都外移到中國或東南亞國家,因此公司在政策上最明顯的改變,是從製造業大量生產轉為少量多樣。除此之外我們也會刻意接高難度的產品,因為PCB廠大多外移到大陸,所以要做出別人不能做的,才能在市場上保有競爭力。
另外我們也可能會面對一些不成熟的客戶,像是提出的需求太過理想,導致我們必須調整、加快生產上的速度,例如改變產線換線的次數(換線頻率高),或是如何達到又快又有效能的換線。
在面對這些政策轉變或是市場趨勢,
靈活、彈性、應變能力、責任心、自主性是必要的,像是產線:技能已經從單一技能走向多能工,一位同仁要學習的技能不只一項,要朝多能工的方向去發展,同仁要能自主學習並精進自己的能力。這部分也反映在我們公司的教育訓練上,我們教育訓練的重心並不是一個規劃完整的課程,而是如何去引導他,如何找到學習資源、願意去精進自己的能力。與其給他魚吃,不如教他怎麼釣魚。
Q:最後,想請您分享一下之前去蘇州出差的經驗?
我總共去了三次蘇州,這幾次去都是帶著學習的心態,由總經理帶著我去看另外兩個廠的營運跟經營。出差的行程主要是參觀上海跟蘇州的生產線、參加早會、管理會議、了解工廠運作跟過程中會有的狀況。另外就是角色認知的座談,這部分會邀請各部門的同仁們參加。因為對岸的這些人們,對於自己的工作、角色更為薄弱,所以我們會透過交流,增強工作的深度、專業的累積。例如以我們人資來說,會就HR處理的範疇做交流與經驗分享。
但是有一點是相似的,就是不管在台灣或大陸,HR都可能會忽略自己的職位,也就是可能會把「人資」做小。除了從公司營運的層面去看公司的發展需求,也要了解各個部門對於人力及能力的要求重點,此外我們必須要進一步去架構相關的對應模式,換言之,
我們必須主動去思考在公司內部能做的有多少、願意能做的有多少,其實關鍵就是自己如何去看待這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