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樂地永續服務有限公司執行長 蔡承璋/圖片來源:優樂地永續提供
【受訪者小檔案】 姓 名:蔡承璋 Steven 公 司:優樂地永續服務有限公司 職 稱:執行長 經 歷:PwC資誠永續發展服務公司副總經理 |
陪伴之外更要培養能力 Steven分享一具體案例,他提到一家台灣的金控公司起初想要做出服務差異化,內部員工針對台灣現今越來越多的新住民,發想了改善語言介面的友善服務,更發現到該族群理財教育的需求,於是將服務再延伸到兒童理財教育;之後又進一步觀察到新住民媽媽與小孩間的文化代溝,於是與政府單位合作,將CSR延伸到讓小孩認識自己的根源、與媽媽出生地的文化有更親密的連結。從發展新住民的金融服務,延伸到教育及文化融合。
「最終創造的是新住民族群在未來需要金融服務時,就會想到這家金控,演變成緊密的顧客關係,
這就是CSR回歸到商業模式的最佳案例。」此外金融公司的
員工也因為這些有意義的發想而有成就感,提高了對企業的向心力與認同感、降低人員流動率,「這是CSR非常有創意的作為,影響力也能不斷延伸。」
而優樂地在成功的金融服務案例中扮演什麼角色?「我們是引導企業發想的角色,從參與的過程當中告訴企業,必須先從創造力、故事力跟影響力三個面向去思考,經過TRAINING後,企業內部可以開始有些不一樣的思維。」
所以除了陪伴企業的領航計畫,優樂地還有個重要的「創新培力計畫」,主要是研發許多新工具來協助企業做TRAINING,像是工作坊、共識營等。「我們以遊戲導入永續概念、商業模式、BESIDE THINKING,最後帶領企業的PM做出有趣的永續產品。」
跨界多元人才正夯
Steven能跨界將各領域的專業知識生動的呈現在大眾面前,有賴於過往豐富的經歷,然而這也曾帶給他不小的挫折「當時那個年代最要求是專業。」過去曾有大型企業的人資對他說,「我覺得你很優秀,但是我不會用你,因為你對企業的忠誠度,和未有專業深耕的領域這兩件事令人質疑。」
大學主修工程,碩士念大眾傳播,最近更完成政大EMBA學位的Steven,一路闖蕩各種行業,待過飯店業、旅行社,從PR、行銷再到金融機構,最後跳入了永續的領域,他認為一切有倒吃甘蔗的感覺,「不同的學經歷讓我了解如何透過自身對跨界的認識,去串聯每個組織的支援。」所以跨領域的經驗,影響Steven從管理、領導、團隊合作到邏輯思考。
在時間的洗鍊下,他從過去被人資單位拒絕,到現在橫向的T型人才的時代,成為炙手可熱、未來想要培養的多元人才。「善用各領域的知識與人脈,廣結善緣與廣納團隊,來一起共同創造永續的無限可能。」
「如果沒有過往這些經歷成為我蹲點的能量,後來的我要怎麼跳耀?」他強調很多事情除了多方嘗試之外,跟朱竹元董事長學習到永遠保持謙卑,運用謙遜、請教學習,然後將能量放在工作當中。「做人就是我第一個重要的體驗。」
做好基本功路才能走得扎實 除了做人謙遜,Steven也強調基本功。「年輕時總是好大喜功,一味追求效率與結果,但現在則強調基本功若做不好,後續會發生很多問題。」他更深受嚴長壽的著作影響,「任何挑戰我都去迎接,這樣才能讓基礎工作扎實,也能培養、展現韌性。」這樣的心態也影響他在執行案子遇到問題時,可以應變出好幾種解決方式。
而這也是Steven想給年輕人的建議:
「做好基本功,不要好高騖遠」他認為現在年輕人如果在未累積足夠能量時突然成功了,反而不是好事。「我覺得把基本功做好,成為一個人人喜歡、愛用、願意給予機會的員工,就是年輕人值得學習的地方。」
Steven認為自己中年創業是幸運也是不幸的,「幸運是已累積足夠的知識、人脈、團隊能量跟資金」,然而也因為這個階段挫折更多、更複雜,同時家中父母的健康、年幼的小孩都需費心照顧,「該怎麼樣去釋放壓力、堅持下去,家庭支持的力量很重要。」
投入很多來實現夢想的Steven,與團隊同樣有著永續理念,大家正做著他們認為重要、有意義的事,Steven笑笑表示,「就像朱竹元董事長說的,人對了、事情對了,結果自然會是對的。」致力於串聯眾人力量,一起為永續努力的優樂地,期望良善的種子,在社會上能有美麗的好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