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海外台商經營展望-當前市場環境、未來展望與發展評估(上)  
  2021/04/20
王宇祥
瀏覽人次:1029
關鍵字:市場環境;海外台商;東南亞;中美貿易戰;新冠肺炎;中國;供應鏈;東協;菲律賓
圖片來源:Freepik

  近年東南亞市場蓬勃發展,東協國家崛起,在政府「新南向政策」下,台灣與東南亞貿易關係愈顯重要。2020年因新冠肺炎(COVID-19)疫情衝擊,全球經濟大幅衰退,讓各國企業面臨挑戰,雖然有些東南亞國家防疫卓越,但由於全球疫情尚未趨緩,前景仍充滿不確定性。此外,中美貿易戰亦對全球供應鏈造成一定影響,不僅傳統勞力密集產業移出中國,高科技產業供應鏈也明顯變化,中美貿易戰在科技戰層面,亦對資通訊產業發展為主的台灣有一定影響。

東南亞地區發展情況

  近年東南亞經濟發展快速,雖然對台商來說仍具有排華的政治風險,但其經濟規模、國民所得與人口紅利均極具發展潛力,此外,東協國家提倡智慧城市計畫帶動產業發展,成為全球經濟成長重要支柱。東協除經濟規模較小的汶萊外,高所得國家如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泰國;中所得國家有菲律賓、越南及印尼;低所得國家如緬甸、柬埔寨及寮國。

  東協之高所得國家中,新加坡作為國際性金融中心,其完善基礎設施和高效率服務水準、完善的吸引外資及獎勵制度、人民教育亦為吸引外資投入誘因;馬來西亞天然資源豐富,是全球重要的棕櫚油生產地,觀光業方面,東協為馬來西亞觀光客來源國家;泰國天然資源豐富,礦產計50餘種,為全球最大橡膠出口國,農業方面,稻米出口更居全球第二,全球市場占有率約達20%。

  中所得國家中,菲律賓為經濟快速成長國家,提供大量勞動力,政府積極推動基礎建設方案有助刺激投資增加;越南具備充沛勞動力與豐富天然資源,經濟結構轉以服務業與工業為主,受惠於低廉勞工成本,吸引外資大量流入;印尼擁有豐富的原油、天然氣、煤礦、棕櫚油為全球最大生產國,多種農作物產量均在全球前10名,近年來龐大的內需市場使經濟體出現結構性正面轉變。

  低所得國家中,緬甸雖有豐富天然資源與勞動力,但仍為亞洲最貧窮國家之一,農村地區生活水準尚未改善;柬埔寨基礎建設不足、國內投資有限,需鄰近亞洲國家及國際外資援助支持經濟發展;寮國是中南半島唯一的內陸國,經濟結構中之農業產值占比,與鄰近國家相比仍屬較高,工業基礎較薄弱。

中美貿易戰發展情況

  中美貿易戰是2018年開始至今中國與美國間一場持續進行的貿易戰。爭端源起於美國前總統川普宣稱中國偷竊美國商業秘密,要求美國貿易代表對從中國進口的商品徵收關稅,及設置貿易壁壘,迫使中國改變不公平的貿易行為。

  對中國大陸影響方面,中美貿易戰以來,美方大量關稅已讓中國經濟面臨龐大的壓力,企業需要將部分原本在中國的供應鏈移轉,中國面臨外商企業投資、國內資金同步撤出的情形;另外,隨著部分供應鏈持續移出中國,證明部分企業確實能夠與中國脫鉤,移轉生產地,最終暴露了中國產能過剩的問題。

  對台灣影響方面,因貿易戰造成的不穩定因素,對台灣而言也造成一定影響,隨著中美貿易戰情勢多變,供應鏈跨國重組布局與技術轉型成必要策略。應貿易戰發展,台灣政府祭出各項利多政策,吸引台商引資回流,5G等投資持續落地,中美貿易仍有一些關鍵議題未取得共識,將影響未來台灣產業發展。

  對東南亞影響方面,中國大陸為規避美國關稅調整出口策略,將產線移轉至東南亞國家。轉單效應導致東南亞國家對美國出口增加,越南即被視為中美貿易戰下轉單效果最明顯之貿易國。依美國普查局(United States Census Bureau)資料,2018至2019年美國對東南亞主要國家之貿易逆差金額有上升趨勢。

《表一》美國對主要國家貿易逆差金額之比較
資料來源:中華經濟研究院WTO及RTA中心 單位:億美元

《表二》主要預測機構對全球GDP變動百分比預測
資料來源:兩岸經貿網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情況

  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世界經濟,蔓延亞洲、歐美至全球,全球經濟出現股市跌宕、經濟衰退與就業嚴峻情況,各經濟體受一定影響,依主要預測機構對全球GDP變動百分比預測,全球經濟皆受衝擊,各研究機構亦持續下修成長率。

  對中國大陸影響方面,隨著疫情蔓延,全球需求急凍,在全球消費需求減少,人流、物流、金流都限縮下,中國大陸經濟亦嚴重衝擊。疫情讓過去圍繞中國大陸的產業鏈,在疫情爆發後脆弱不堪,未來將使企業把部分產能遷出。

  對台灣影響方面,部分生產斷鏈,加上全球貿易需求減少,不利我國出口動能,所幸我國疫情控制優於各國,經濟受衝擊相對輕微。我國振興條例明訂預算對受疫情影響之業者補助,政府亦積極喊話,將會輔導回台投資之業者。

  對東南亞影響方面,疫情影響下,供應鏈將往東南亞國家轉移,低附加價值之製造業加速從中國大陸移到東南亞。雖然疫情對市場造成大規模影響,過程也讓市場重新洗牌,但在後疫情時期,亦有望成為台商發展東南亞新契機。

未完待續…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