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滑動箭頭 點擊經濟  
  2020/10/27
鄭金進
瀏覽人次:1090
關鍵字:宅經濟;電商;網路購物;零售業;居家防疫
圖片來源:freepic

  這幾年,我國電商產業的成長,有目共睹,加上科技網絡的進步,推動著網路購物的風潮,政府也意識到消費型態正在快速轉變中,開始協助店家進行數位轉型,給予相關的補助,盼能使其數位化、電商化程度成長。隨網路購物平台蓬勃發展以及行動裝置普及,提供消費者更快速、更便利的消費模式,「宅經濟」反而在一片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悄悄地成長。

《圖一》零售業網路銷售金額
資料來源:經濟部

消費娛樂管道大轉變

  根據上圖所示,我國在零售業網路銷售的部份,2017年為2,283億,連續兩年成長,2019年為2,873億,經濟部統計出2020年截至上半年的銷售金額,已經達到1,587億,看來要在今年有非常大的機會超過3,000億。今年受到COVID-19疫情影響,各行各業都相當低迷,並傳出眾多企業公司祭出無薪假、減薪等因應方式,甚至有公司不堪疫情重擊,導致裁員和結束營運,在一片哀鴻遍野中,網購電商業者逆勢成長,並且有相當大的機會能夠繼續連年成長。

   疫情關係,導致民眾居家防疫,減少外出活動的機會,同時也限縮了經濟活動,因此消費管道勢必會有所改變,尤其在家用民生必需用品的部分,兩大外送餐點平台,Uber eats及Foodpanda也積極搶攻,推出生鮮雜貨等外送服務,將便利商店的商品呈現在網路平台上,供消費者購買。無法外出進行娛樂活動,造就了Netfilx影音平台瀏覽量增加,訂閱人數激增,對於喜歡上電影院的民眾,是相當不錯的替代方案;待在家的時間變多了,線上遊戲成了許多人打發時間的出口,除了能夠舒緩疫情下的緊張情緒,也能利用網路遊戲與三五好友進行互動,因此線上遊戲的販售量並沒有減少。

《圖二》零售業網路銷售及實體銷售比
資料來源:經濟部

實體店的困境與電商優勢

  實體店面需要面臨租金的壓力,而這股壓力,卻是無比的重大,近年常看到名店突然結束營業,多半是身處在租金高昂的地段,因入不敷出,導致連年虧損。近年電商的崛起,也直接影響到了實體店家的生存,少了租金成本的重擔,就能在商品價格上多出一些優惠,這也使得消費者在比較價格過後,往往會選擇在網路上進行購買,即使同類商品在網路與實體店面的價差不大,不需外出且快速便利的誘因,還是吸引了相當多的消費者,且電商會不時祭出免運費的行銷手法,綜合這幾項的優勢,也造就如圖二般所示,零售網路銷售佔比連年提升,實體銷售佔比開始下滑的情形,值得注意的是,光是2020年上半的網路銷售佔比,已經高出前年一整年的佔比。

  電子商務不受天氣、時間、地點等因素限制,輕觸手機便能開始進行商品購買,也不必擔心品項過多,看得眼花撩亂,各家網購網站,都會清楚的歸類商品,一目了然,搭配快速的宅配到府或店到店服務,有時不用一天的時間,就能夠收到商品,像是PCHOME的24小時到貨服務。逢重大節日或者特定日期,各電商還會推出不同的專屬優惠,促進買氣,並且會利用限時的機制,變相地催促民眾購物,以獲得最大優惠,多元的行銷方式,也正是能吸引民眾的一大原因。

  面對電商網購的盛行,實體店面也絕非無生存的空間,在台灣疫情控制得當的狀態下,大家開始放下戒心,頻繁出門活動,再加上政府發放振興券,實體店面勢必會反撲,但要能長期經營,就得視經營者如何塑造出店面特色以及提供電商所無法提供的服務;對於電商來說,雖然近年來的整體銷售額和佔比皆為正向成長,但有絕大部分成長貢獻來自於成熟的大型電商,對於小型電商及萌芽期電商來說,必須要作出產品的獨特性及差異化,才能在眾多規模相同的電商中脫穎而出,另外,跨境電商也可視為品牌電商、萌芽期電商的新機會,競爭對手會是當地相同類型的電商,相比我國大型、成熟電商來說,差距不會那麼大。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