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台灣紡織產業的華麗變身─台灣紡織產業的回顧與展望  
  2020/08/04
王宇祥
瀏覽人次:2609
關鍵字:紡織業;服飾產業;成衣出口;人體纖維;環保轉型;永續發展
圖片來源:Freepik

紡織產業的概況與發展

  台灣紡織工業發展悠久,自五〇年代起即成為台灣重要傳統產業,而近幾年來,產業面也由早期的進口原料加工出口,轉變為以石化工業提供原料為基礎,積極發展人造纖維,再配合進口棉、毛等天然纖維為輔的生產體系。在國際市場的需求下,台灣的紡織產業逐漸建構了完整的產業鏈與生產體系,許多知名企業如南亞塑膠、台灣化學纖維及遠東新世紀等亦應運而生(詳見表一)。

  許多國際知名品牌的背後皆有台灣紡織業者的參與,根據《天下雜誌》報導,台灣製造(Made in Taiwan, MIT)即在2018世界盃足球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巴西、德國、瑞典、比利時、英格蘭、日本和埃及等國家隊球衣都出自台灣,分別是球衣上游的原料供應商遠東新世紀及新光纖維;布料、染整到成衣則是富順纖維、綿春紡織和旭寬企業;足球鞋則來自中台灣,有鞋廠寶成與豐泰;在南台灣,還有專為品牌開發足球鞋鞋楦的涂火龍,出口產品類型相當多元。台灣紡織業經多年的發展,業者不斷積極研發新產品及更新生產設備拓展國際市場,在「研發創新」及「彈性生產」的產業優勢下,目前不僅是全球機能性布料的供應重鎮,也成為了世界機能性紡織品消費市場主要原料供應來源之一。

《表一》紡織產業廠商一覽
資料來源:2020中華徵信所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係根據公司之年度個體營收排名

近十年生產總值衰退,成衣製造業影響程度大

  依經濟部統計處提供資料,台灣的紡織業及成衣服飾製造業近十年呈現了生產總價值下滑的趨勢(詳見圖一),探究其原因,整體因素包含了台商轉往全球佈局及Amazon等電商平台的競爭等。另外,若分別對於紡織業以及成衣服飾製造業進行分析,可以得知仍以勞力密集為主之成衣產業衰退狀況較為明顯,近十年生產價值衰退37%,而紗線、纖維、布料所受影響較小,故紡織業整體營業額變動幅度不大,近十年生產價值僅衰退14%。台灣紡織產業近年深受整體產業外移的影響,因此積極打入國際市場並持續推動轉型,期以環保再生技術及智慧型紡織品在國際市場占有重要地位,相關業者研發出極具市場價值之複合機能紡織品,亦落實循環經濟概念,將回收廢料透過化學醇解和造粒技術再製成環保聚酯再生纖維與尼龍回收纖維,技術亦深受國際市場肯定。

《圖一》台灣紡織產業歷年產值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出口以越南及中國大陸為大宗,占總出口比重達四成

  依中華民國紡織業拓展會市場開發處相關資料,我國紡織業2018年主要出口市場以越南和中國大陸為主,合計出口總額達38.1億美元,佔整體出口總額41%(詳見表二);另外,在外銷商品部分以布料類別為最多,高達66.6億美元,佔整體出口總額達62%(詳見圖二)。若進一步對台灣前五大出口市場進行分析,亦均以出口布料產品為主,以輸越南出口值最大,輸印尼紡織品以布料比重為85%最高。整體而言,布料的出口對於台灣紡織產業有著極其重要的地位。

台灣紡織業優勢仍在,應朝環保及智慧化發展

  盤點台灣紡織產業的情況,整體而言仍然有著穩健的出口市場、先進的研發技術並具備完整而健全的產業鏈。展望未來,政府與業者除了應攜手合作持續開闢海外多元市場,在新南向政策的框架下積極尋求契機外,亦應推動發展紡織供應鏈智慧化及開發環保性紡織原料,持續朝高價值及差異化產品精進,發揮台灣優勢,站穩國際市場,積極尋找切入利基,已擴張紡織市場版圖。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