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RIF圖庫
「我的夢想」是國小時常遇到的作文命題,回想孩童時期,勢必有不少人會回答要當大老闆,這也反映出許多人認為創業當老闆,是一個令人尊敬或良好的職涯選擇。創業本身並不難,只要向相關政府單位提出申請並獲得成立許可,並能成為一名企業主;但要讓企業能夠長久經營、永續發展,實際上執行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商品與服務之外,原物料與進出貨控管、生產與服務流程、品評經營與行銷、顧客管理與拓展方向都是需要考量的重要環節。若是沒有做好準備便貿然創業,運氣好一點或許是在沒有虧損的情況下,得到許多寶貴經驗退場,運氣差一點的或許會血本無歸。
根據經濟部統計處統計資料,可以發現2018年及2019年的成立公司數量皆較前一年有所下滑,而在解散公司數量方面,與前一年度相比則都提升不少,顯示公司總數呈現負成長。
《表一》公司成立與解散數量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作者整理製表
同時,全球創業觀察調查計畫(GEM)中的成人人口調查(APS)也可看出近年來,我國的新生企業家(NE)
《註1》在近兩年內有微幅成長0.3個百分點,但在新創企業(BE)
《註2》的部分則明顯較2018年下降1.7個百分點,顯示企業要在新創階段存活並不容易。
《註1》新生企業家(Nascent Entrepreneurs):18-64歲的人口中,現在為新生創業家的百分比(他們正在參與建立自己將會全資或合資擁有的新企業,但該新企業發放薪水、工資或任何其他報酬給所有人的時間,不足3個月)。
《註2》新創企業(New Business Ownership or Baby Enterprise):18-64歲的人口中,現在為新創企業所有人的百分比(他們正擁有與管理該企業,該企業發放薪水、工資或任何其他報酬給所有人的時間,超過3個月但不足42個月)。
《圖一》我國創業指數
資料來源:全球創業觀察(The Global Entrepreneurship Monitor, GEM),作者整理製圖
而又是什麼原因導致企業無法持續經營呢?依據2019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的結果顯示,新創團隊對於自身的能力有過度自信的現象,此現象在「對市場需求掌握度」、「對未來商機洞察力」及「銷售客服通路掌握」這三個層面最為明顯,顯示創業者對於商機洞悉與市場掌握的能力並沒有自身所預想得這麼好,然而這兩個能力對於企業是否能夠獲利是至關重要的因素。也因此在實際收益未達預期的情況下,很可能會造成企業經營的困難,最後導致離場。
《圖二》我國創業指數
資料來源:2019台灣新創生態圈大調查,作者整理製圖
創業本身並不難,難在如何使企業長久經營,永續發展。根據調查顯示,現階段創業者在創業三個月至三年的企業數量明顯較去年有所下滑,而目前我國新創業者對於市場與商機的掌握具有過度自信的現象,很有可能是導致企業退場的重要因素。但對於一般人而言,市場需求並不是一件要瞭解便能瞭解的議題,若無長期的觀察與對相關產業鏈的研究,很難在短時間掌握市場。這個時候,不妨透過市調公司,以第三方具有專業性的角度來對相關市場與產業鏈進行深度分析,確保未來在設定經營方向時,能夠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進而使公司永續長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