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時代的發展及生活水平的提升,人們對於藥妝品(包含美妝保養品、醫療用品及藥品)的需求越來越高,其中又以美妝保養品成長幅度最大,除此之外,台灣在2018年3月底正式邁入高齡化社會,國民對於保健品及醫療用品的需求也日益漸升。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顯示,台灣的藥妝零售業在近十年的平均年成長率為2.9%(高於整體零售業的2.4%),在2018年1-11月的營業額已達1919億元,創歷年同期新高,年增4.6%。其中又以美妝保養品占銷售產品的最大宗為51%,其次是藥品及醫療用品占29.5%。
|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在這個電商快速崛起的年代,藥妝零售業者仍積極展店,包括日本藥妝龍頭「松本清」也在2018年正式登陸台灣,根據2018統計處的調查,藥妝零售業者的銷售管道以實體店面為主,占比高達96.4%,主因是開架式商品多提供實際試用,並有專業藥師諮詢,強調個人化的貼心服務,方便消費者體驗及選取最合適商品為實體店面的優勢,在台灣各地知名的觀光景點(如:台北西門町、高雄六合夜市等)也可看到店內貼著退稅標示,擠滿了觀光人潮,彷彿成了台灣另類的土產店。
資料來源:經濟部統計處
其次的銷售管道為電子商務,占2.9%,儘管比例與實體店面仍懸殊,但與2013年相比增加2.0個百分比,顯示在數位化時代下,網路市場亦是業者積極開拓的重點。而此趨勢也顯示在2018年統計處調查藥妝零售業者經營所遇到的困境中,電商搶食市場的隱憂相較於2017年上升了10.9個百分比,為上升幅度最大。但這些藥妝零售業者也並非坐以待斃,而是做出許多因應措施,除了積極經營自家網路平台、佈局社群媒體外,也開始進駐跨境電商(如:蝦皮等)的行列,像是屈臣氏在蝦皮成立網路商城,祭出與實體店面不一樣的優惠(如:輸入折扣碼優惠等)並配合蝦皮免運的活動;而亞洲最大美容情報網站@cosme也成立實體店鋪,強調銷售網友評價最高、最有口碑的「排行榜商品」,這兩個案例也顯示出在這個競爭激烈的市場中,兼顧實體與虛擬的商業模式將會成為藥妝市場的重要發展趨勢。
筆者相信因為消費者在藥妝方面的消費習慣及藥妝的銷售模式,短期之內電商並不會對藥妝零售業者有過大衝擊,但該如何解決價格競爭激烈、毛利偏低的困境,可能仍是藥妝零售業者面對的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