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網路資訊
假日早晨的咖啡廳,擺上一本雜誌,一邊聆聽著輕音樂,一邊手裡拿著美式咖啡邊慢慢啜飲,這樣悠閒的時光在台灣屢見不鮮。臺灣的咖啡文化早期因深受日本影響,所以多為桌邊點餐的服務,直到知名咖啡連鎖店星巴克1997年來台灣設點後,改變了台灣原有的咖啡文化,帶動了一連串的咖啡經濟,本土的咖啡連鎖店,如85度C、cama café等也積極布局。
臺灣一年賣出近28.5億杯咖啡,全台超過一萬家咖啡店,年產值高達750億元,濃濃的咖啡商機儼然而起。與其他國家相比(表1),2017年人均消耗咖啡杯數為122杯,雖相較美、日、韓等國家的數量相比,仍有一小段落差,但自2004年以來,台灣進口生豆的數量多了2.65倍(表2),除了反應台灣人對咖啡的喜好程度越來越普及之外,也看出了咖啡經濟在台灣的發展潛力。
資料來源:商業週刊
資料來源:財政部統計處
咖啡年產值如此高,除了國外連鎖企業的加持,便利商店亦功不可沒。2007年起,國內超商龍頭7-11首先在分店設置新鮮現磨咖啡CITY CAFÉ,將台灣的咖啡產業建立了新的標準。換句話說,咖啡店想要生存下去,質量一定得超過這個門檻。
為了擴展客源,咖啡店近年也祭出異業合作的潮流,比如咖啡店與美甲店、洗衣店結合,不僅增加生意,也增加了討論度。科技更能與咖啡結合,由電腦控制水流速度、溫度、姿勢、咖啡粉的粗細程度等等,用更系統的方法將咖啡的品質提升到標準化模式,也將咖啡帶入更不一樣的檔次。臺灣在世界咖啡賽事(WCE)中,產出四個世界冠軍。而這些世界冠軍的背後,就隱藏了這些科技軍團。
在咖啡種類上,美式咖啡受喜愛的程度日漸上升,顯示大眾飲用習性的變化,且消費者更加重視咖啡豆產地、風味。有六成五美式咖啡飲用者在飲用時,秉持不加糖不加奶精,只為享受單純的原味。
臺灣的咖啡店密度勝過巴黎,各地區也發展出不同風格的咖啡店。消費者在咖啡廳不只享受咖啡,更體驗著咖啡店帶入的氛圍。不論在台灣或國際上,香氣四溢的咖啡風潮正持續蔓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