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CRIF IMAGES
由於現在科技進步與醫療發達,民眾對自我的健康意識逐漸提高,日常生活中也常透過攝取營養品來增進身體健康。然而,許多人對於外包裝皆會標示營養成分之「健康食品」與「保健品」的區別仍感到困惑,其實兩者主要的差別在於政府法規的不同,「健康食品」受到政府小綠人標章的認證,而「保健品」則是指一般能發揮保健效果、補充身體營養所需的產品,但尚未取得科學的佐證與國家的認證。常見的保健品包含維他命、葉黃素、膳食纖維等,雖然其功效受到廣泛認可,但因缺乏官方正式的認證,消費者在選擇時需謹慎考量產品來源和成分。本文將著重探討消費者在補充營養方面的保健品市場,提供相關資訊的洞察。
▍全球健康與保健市場趨勢
由於現代人的飲食與生活型態改變,進而衍生出許多健康的問題。世界衛生組織(WHO)於2024年初發布國際癌症研究機構(IARC)的最新數據,顯示2022年全球新病例與死亡人數中約有三分之二是由十種癌症引起的,包含肺癌、乳癌、大腸癌等。預計2050年新增癌症的病例會超過3500萬,相較於2022年估計的2000萬個病例,將增加77%。根據臺灣衛生福利部的202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第一名依舊為癌症,死亡率較2022年上升2.2%,死亡人數為5萬3,126人,占總死亡人數25.8%。
在這樣的背景下,健康的問題已不再被忽視,大眾對於自我健康的重視程度有所提升,會透過購買相關保健品以補充個人所需,全球保健的市場規模持續擴張,根據市場調查機構Precedence Research的Health and Wellness Market Size, Share, and Trends 2024 to 2033報告,指出2023年全球健康與保健市場規模達到55,460.2億美元,預計到2033年將超過約93,632億美元,並預期在2024年至2033年間,該市場的複合年成長率為5.34%,如《圖1》所示。
相較於其他地區,亞洲人的個人健康意識較高,尤其在疫情期間,此現象更加明顯。許多亞洲國家在防疫期間展現出對個人保健的高度重視,此亦反映在消費行為和市場需求上。根據Precedence Research的Health and Wellness Market Size, Share, and Trends 2024 to 2033調查,2023年亞太地區的健康與保健市場規模預計將達到18,553.7億美元,並預期在2024年至2033年間,該地區的複合年成長率將達到5.9%,意味著亞太地區將主導 2023年全球健康與保健市場,如中國、印度、日本和韓國等,如《圖2》所示。
《圖1》全球健康與保健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Precedence Research,CRIF中華徵信所製圖
《圖2》亞太地區健康與保健市場規模
資料來源:Precedence Research,CRIF中華徵信所製圖
▍臺灣健康意識與保健市場趨勢 對於健康意識的重視度顯著提升,促使保健品的需求持續攀升。根據經濟部產業發展署的2024年生技產業白皮書,提及生技產業包含醫藥品、保健營養食品、農產品及生質能源等產品與服務。並指出2023年生技醫藥產業營業額高達臺幣7,578億元,較2022年成長8.12%,且行政院國家發展基金也累計投入生技產業金額達新臺幣307.82億元,顯示臺灣致力於推動生技醫藥的產業發展。經濟部工業產銷存的統計資料顯示,自2017年以來,保健品市場的銷售量逐年成長。在2019年疫情影響期間,臺灣保健品市場的銷售量接近250億新臺幣;而在疫情過後,2021年臺灣的保健品市場總銷售量甚至突破300億新臺幣,且逐年呈現緩慢增長的趨勢,代表著市場的穩定性與潛力,如《圖3》所示。
此外,臺灣的保健市場主要以內銷為主,但隨著政府推動醫藥產業的政策,自2017年至2018年後,外銷也有漸漸上升的傾向,如《圖4》所示。隨著生活方式的變化與科技產品使用的增加,許多人更傾向於尋求有效的保健解決方案,以維持身心健康。
《圖3》臺灣保健品市場之生產量與銷售量的折線圖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產銷存動態調查,CRIF中華徵信所製圖
《圖4》臺灣保健品市場之內銷量與外銷量的折線圖
資料來源:經濟部工業產銷存動態調查,CRIF中華徵信所製圖
▍消費者重視的保健品品項與選購因素 現代人因飲食習慣不佳,健康問題日益突顯,如衛生福利部2023年國人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大腸癌(結腸、直腸和肛門癌)的死亡率已經連續兩年位居第3名,且2023年有6,791人死於大腸癌。此外,根據Electronicshub的The Average Screen Time and Usage by Country報告,指出臺灣人每日平均使用螢幕的時間(包含手機、電腦、平板等產品)超過7小時,位居全球第15名,顯示民眾一天將近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是緊盯螢幕的狀態。飲食問題、長時間使用科技產品以及高壓的生活工作環境等生活模式,促使保健品成為許多人日常補充營養的重要選擇。
根據i-Buzz Research 2023年的品牌口碑報告,消費者對保健需求的前五名分別為腸胃功能、護眼功能、延緩衰老、抗疲勞及調解血脂。其中,提及益生菌、葉黃素與綜合維他命成為各個年齡層普遍會攝取的保健品,相關資訊可參閱《圖5》所示。另根據LnData麟數據科技2023年的保健營養品產業分析報告,消費者購買的保健品以膳食纖維與乳酸、益生菌居多,代表消費者對腸胃道健康的重視。綜合上述資訊,反映出消費者對於健康問題的高度關注,尤其在腸胃道照護與護眼功能的保健品選擇上。
面對多樣化的品牌與產品,消費者在選購保健品時的考量對業者而言變得尤為重要。雖然企業的知名度與產品形象可能是消費者認識產品的第一步,但他們實際上更關心所攝取的產品是否安全可靠,是否擁有政府的背書或專家認證。這些因素使他們能夠安心選擇產品,因此,產品的品質與專家保證被視為關鍵要素,並進一步影響公司及產品的品牌形象。根據食力foodNEXT 2023年的調查報告,消費者在選購產品時,價格仍然是首要考量,但他們也特別重視產品的成分劑量與健康認證。實際上,僅約三成的消費者會因品牌而選擇產品,如《圖6》所示。
《圖5》攝取保健品者最在意保健功效與類型的前五名
資料來源:i-Buzz Research,CRIF中華徵信所製圖
《圖6》消費者選購保健品的因素
資料來源:食力foodNEXT,CRIF中華徵信所製圖
▍保健品之新型態的消費模式 現代人越加重視個人健康,每日補充各式各樣的營養補給品。然而,食用過期的保健品可能帶來本末倒置的反效果,因此消費者對保健品的需求愈發強調方便性,相較於大容量的便宜包裝,消費者傾向於選擇攜帶式的小包裝。根據鼎鼎聯合行銷公司2022年的保健食品消費大調查,顆粒錠狀及膠囊型的保健品受到消費者的青睞,而年輕族群則更偏好凍條包。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普遍選擇以30天為單位的產品包裝,此現象也反映消費者對便捷性與持續補充的需求。此外,有業者透過AI技術打造個人化的健康方案,將消費者每日所需的保健品集中包裝,每盒含30份,方便消費者按時服用,減少過期的擔憂。這樣的設計不僅節省空間,也讓出門旅行時更加輕鬆方便,無需攜帶多個瓶瓶罐罐的保健品。
此外,訂閱經濟亦延燒至保健品市場,在當今訂閱經濟蓬勃發展的背景下,保健品市場亦可以充分利用訂閱服務所帶來的便利性。例如,亞馬遜在2023年1月推出的RxPass服務,讓Prime會員每月只需支付5美元,即可線上訂購並選擇配送到府或鄰近藥局取藥的方式,取得60種常見的學名藥品,且享受藥劑師的全天候聯繫及免費上門服務,使得消費者在獲取保健品及醫療需求方面更加便利。此商業模式不僅可以提供持續的產品供應,定期補足消費者所需的產品,還能透過個性化推薦提升購買體驗,滿足不同消費者的健康需求,增加消費者的忠誠度和滿意度,或許在這樣的市場環境中,訂閱服務將成為保健品產業未來發展的重要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