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財務鑑識運用之基礎:資料之收集、辨認及分析  
  2024/07/16
謝國松
瀏覽人次:150
關鍵字:財務鑑識;資料收集;辨認;分析;確認目的
圖片來源:CRIF IMAGES

壹、前 言

  資料收集、辨識及分析乃財務鑑識案件執行過程中,花費時間、資金與相關資源最為浩大的程序,也是財務鑑識案件成敗的關鍵,因為「如果不知道要做甚麼,那就只做知道的(If not knowing what to do, one does what one knows)」。
  資料收集、辨識是實際執行財務鑑識案件的起始點,並且分為「確認目的、辨認資料來源、執行資料收集工作、分析可能的問題、提出資料需求」等各個階段(The various stages)。以下分別就上述資料收集、辨識及分析之各個階段,說明其意義、重要工作內容與注意事項。

貳、確認目的

  本階段是在簽定財務鑑識案件的委任書、執行案件背景研究與重要人員的行為了解後,以擬定資料收集計畫為起始點,而此計畫必須與財務鑑識案件的目的完全對焦(Complete alignment),最後出具的財務鑑識案件結案報告,才能切合委任人的需求,順利結案。因此本階段的主要工作內容如下:

  1. 辨認、確定特定財務鑑識案件之委任目的與需求;
  2. 根據目的與需求、已經取得的初步資料,擬定資料收集計畫;
  3. 根據收集計畫,確認尚須取得之額外資料;
  4. 盡可能挖掘額外資料的來源,並規劃如何收集資料。

參、盡可能挖掘額外資料的來源

  在此階段財務鑑識人員必須根據企業所屬產業的特性、實施財務鑑識調查企業的特性、抓取資料所採用的技術,包括資訊工程技術等,盡可能辨認、挖掘額外資料的來源,並且接近、取得。
  在此階段必須特別注意是否已經具備接近、取的資料所需要的技術、技巧,必要時應諮詢相關的專家。例如在了解產業特性方面,可以參考美國內地稅局(Internal Revenue Service, IRS)之MSSP (Market Segment Specialization Program)手冊。

肆、執行資料收集工作

  以下所敘述之資料收集工作,係屬一般性的描述。由於每一項真實的財務鑑識案件都有其獨特性,財務鑑識人員必須根據案件之委任目的、預期獲得之成果、案件事實與當時環境,對資料收集工作進行適當的調整。
  本階段之目的,係確保所有攸關且可行的資料都被收集取得,並且被分析與考量!在執行過程中如果認為適當,也可回到上階段對資料收集計畫做必要的調整。以下是本階段經常執行的工作:

  1. 辨認尚須證實或者駁斥的資料。
  2. 制定採用下列調查方法以獲取資料的計畫:
    (1) 監視系統(電子或實體)
    (2) 機密告密者。
    (3) 秘密追查。
    必須特別注意:在決定是否執行以上程序時,取決於證據的可採納性(the admissibility of evidence),亦及需要特別考量所獲取證據的可採納性。
  3. 對所收集資料的性質、種類與真實性的預期,建立書面記錄。
  4. 在必需性與可行性的範圍內,盡可能執行資料可靠性檢驗(Reasonableness testing)。在此所稱「可靠性檢驗(Reasonableness testing)」,係指透過「以經驗為依據的觀察(Empirical observations)」所下的結論,而非「專業判斷(Professional judgment)」所下的結論。

伍、分析可能的問題

  在此階段,財務鑑識人員必須根據本案涉及人員(people)、單位(parties)、個體(entities)、時間軸(timeline)、資料(data)、產出(output)、成本(cost)、技術規則與相關技術規則等因素,界定出本案的範圍(邊界)、釐清本案要得到的答案。每一項真實的財務鑑識案件都有其獨特性,財務鑑識人員必須根據案件之委任目的、預期獲得之成果、案件事實與當時環境,做出適當的調整。以下是本階段經分析後常常處理的問題:

  1. 資料的真實性。
  2. 尚未揭露(發現)的資料。
  3. 資料被竄改。
  4. 相同資料有不同的版本。
  5. 據稱相同的資料但卻有不同的定義。
  6. 事實上不存在的資料。
  7. 多人的、未經證實的資料。

陸、提出資料需求

經過上述階段後,財務鑑識人員即可以向案件委任方提出較為詳細的資料需求,包括但不限於以下項目:

  1. 資料收集計畫;
  2. 針對相對方(the opposing party(s))的資訊需求;
  3. 資料狀態,例如文件圖覽(Document map);
  4. 保管登入密碼更新。
在實際進行後,會根據標的企業所面臨的內部、外部環境做出適當的調整,因此可能更新上述的需求:
  1. 更新的資料收集計畫;
  2. 更新的針對相對方(the opposing party(s))的資訊需求;
  3. 更新的文件圖覽(Document map)。

柒、結 論

  資料之收集、辨認與分析,係執行財務鑑識案件初始即需執行的工作,也是案件能否順利執行、成功結案的關鍵。如果上述資料收集、辨認與分析各個階段的工作無法順利執行,將大幅限制、降低財務鑑識人員實施鑑識程序的能力,也大幅提高失敗的可能性。
  此外由於執行資料之收集、辨認與分析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資金與相關資源,部分財務鑑識人員可能試圖走捷徑(shortcut),例如省略一些程序以縮短時間、降低成本。但是過去的經驗告訴我們,走捷徑往往會是徒勞而無功的,甚至是反效果的。
  財務鑑識案件的資料之收集、辨認與分析是非常複雜、專業且費時的,需要運用大量的資訊工程技術、技巧、財務鑑識經驗與相關電腦軟體!本文試圖以最淺顯的文字,介紹本項工作的核心意義、工作項目與應注意事項,期待讀者對於財務鑑識有更進一步的了解,是所至盼!

作者謝國松博士:會計師;(台灣及大陸)評價分析師;(NACVA)證券分析師;
        中華民國稅務與專利代理人、仲裁人。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