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Free vector
近年來,台灣的實質薪資停滯成長,高工時又低薪的環境讓不少人不想只領死薪水,興起創業的念頭。但目前台灣創業的趨勢為何呢?在台灣創業,成功的機率又有多少呢?
台灣的創業趨勢 根據經濟部中小企業處2016年的統計,台灣有97.73%的企業為中小企業《註》,可見中小企業為台灣的經濟發展之主力。以下便以中小企業歷年的統計資料,觀察近年來台灣的創業趨勢。
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公布的中小企業白皮書列出了每年中小企業家數以及經營年數分類的數量。
若以未滿1年的公司當作每年新設立之公司,可發現每年的新創企業數約在9萬5千家上下,2011~2016年新創公司的成立數呈現微幅下降之趨勢。 若以比例計算,每年經營年數在5年以下的公司約占整體中小企業的三成左右,變化不大。但值得注意的是,成立5-10年的公司占比逐年減少,相對的成立20年以上的公司則逐年增加。
資料來源:2017年中小企業白皮書
資料來源:2017年中小企業白皮書
新創事業的前五年存活率真的只有1%? 以創業要準備的資金、投入的人力來思考,從零開始,到運作起可以獲利的商業模式的確不容易。也有許多的新聞報導提到,一般創業者在1年內倒閉的機率高達90%,而存活超過1年的10%中,又有90%會在5年內倒閉。換句話說,前五年的新創公司存活率,只有1%。這是真的嗎?
過去中小企業處曾於2008年計算過中小企業之存活率,因此此處也採用同樣的方法計算歷年之中小企業存活率。
資料來源:中華徵信所整理
其中某幾年的公司在1-2年的存活率超過100%,原因可能為前一年的新設企業上未完全設立登記,而在隔年國稅局稅務調查才補登記,導致此項數據之落差。而從表中仍可觀察到隨著經營年數越長,能存活下來的公司數越少之趨勢。整體而言,2011~2016年間,新創公司經營年數在3年、4年、5年內的存活率平均為86.9%、77.1%、68.7%。從此項數據來看,新創公司的存活率比報導上所見的1%來得高上不少。
此處分析之公司家數由財政部之稅收資料統計而來,因此若納入營業額未達到繳稅標準或是未辦理營業登記之公司行號進行計算,存活率可能會有所改變。另外納入計算的公司也無法得知其營運狀況,無法判別是否已經獲利或是處於虧損的狀態。但顯然新創公司的5年存活率並非如想像中低迷。雖然創業的確不容易,有志於創業者不必受限於1%成功率的迷思,努力仍有機會找到自己的出路。
《註》經濟部中小企業處公布之中小企業認定標準為:製造業、營造業、礦業及土石採取業實收資本額在新台幣8000萬元以下,或經常雇用員工數未滿200人者;而前述之外之其他行業則為前一年營業額在新台幣1億元以下,或經常雇用員工數未滿100人者。但本文所列出之公司數量統計來源為財政部之稅收資料,並無員工數等資訊,因此只以資本額與營業額作為認定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