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pixabay
隨著全球暖化及氣候變遷影響,降低溫室氣體排放的議題受到各國重視。為了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許多國家對於綠色能源及綠色交通提供了更多補助與支持。除了環保議題受到重視外,隨著生活方式改變,健康生活的方式也是民眾關心的議題之一。
▍市場成長動力足 亞太市場值得期待
在此背景下,具有健康、省力、輕便、免駕照等優勢的電動自行車(Electric Bike,簡稱E-Bike),成為現今綠色交通與健康生活中的新趨勢之一。根據Fortune Business Insights的調查報告,2022年全球電動自行車市場規模達到374.7億美元,預計到2030年,規模將擴大至1197.2億美元。從此趨勢來看,整體的電動自行車市場未來將持續成長。
目前全球共有500多家電動自行車製造商,其中以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德國)、Mahindra & Mahindra Limited(印度)、Yamaha(日本)、Hero Electric(印度)、Giant Manufacturing(臺灣)等,為全球銷量前幾大的電動自行車製造商《註1》。在市場方面,由於亞太地區的電動自行車產量及需求量提升,目前約有81%的銷售額集中在此地區,因此相對於市場成熟的歐美地區來說,存在著相對較大的潛在成長空間《註2》。
▍疫情中外銷成績亮眼 疫情後變化仍需觀察
回顧國內,素有自行車王國美譽的臺灣,電動自行車也是行銷全球,我國自行車大廠巨大集團(Giant Manufacturing)更是全球銷量前幾大廠之一。根據經濟部統計資料顯示,我國電動自行車主要以外銷為主,在各國進口市場具有一定市占率。而外銷地區的兩大主力市場,分別為歐盟及北美自由貿易區,在兩大市場的進口市場中,2021年的市占率分別為第一及第二《註3》。
在自行車電動化的全球趨勢下,臺灣相關產業穩定成長。雖然2019年至2021年間部分產業受covid-19影響,但我國的自行車產業卻是大幅提升,電動自行車產值已在2021年超過傳統自行車。根據工研院推估,預計2025年電動自行車的全球出口值將超越傳統自行車,有望取代傳統自行車成為自行車產業的主力產品《註4》。
《圖1》電動(輔助)自行車前四大出口國家金額比較
資料來源:整理自臺灣自行車輸出業同業公會 單位:億美元
雖然電動自行車的外銷市場似乎擁有相當潛力,出口數據也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然而,深入檢視相關業者在2023年上半年度的財務數據時《註5,6》,卻發現與去年同期相比,業績皆呈現下降的情形。
這種趨勢似乎反映出外銷市場的變化及不確定性,可能受到多種因素影響,包括全球貿易局勢、原材料價格等。此外,消費者對於電動自行車的需求也受當地市場條件影響,例如交通建設、法規限制等。因此,雖然過去的表現顯示出外銷市場的潛力,但未來外銷市場仍有待觀察。
▍文化與政策 是內銷市場的重點挑戰
隨著全球對於環境保護意識的提升,各國近年來紛紛採取措施來應對氣候變化及減少碳排放。尤其在交通市場方面,多數國家針對綠色運輸工具提出相關補助及優惠,在電動自行車方面,荷蘭、德國等國家即提供民眾購買補貼,進而提升了電動自行車的需求。此外,健康概念的興起也為運動帶來新的風潮。不受年齡限制的電動自行車成為一個新的趨勢,將人力與電力結合帶入了自行車領域,為運動方式帶來新體驗。
在此新風潮下,臺灣的電動自行車市場因文化與政策上的不同,可能會面臨一些挑戰。當談論到代步工具時,不免聯想到我國為機車密度相當高的國家之一,機車長期以來都是臺灣民眾主要的個人交通工具,因此未來在因應節能減碳的前提下選擇代步工具時,電動機車與電動自行車之間的選擇有待考量。
另外,法規方面也是國內電動自行車市場的限制之一。我國將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與微型電動二輪車(Mini electric two-wheel vehicles)統稱為電動自行車,兩者差異如下表。由於法規限制及習慣的不同,可能會影響潛在消費者對於電動自行車的選擇,進一步影響市場的發展。
《表1》電動輔助自行車與微型電動二輪車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自行整理
總體來說,電動自行車產業雖然具備潛力,將在全球持續成長,而臺灣作為其中的重要參與者,將持續發揮產業優勢,然而在國內市場的發展仍須克服多項挑戰,才能實現更大的成功。
《註1》E-bike Market Size, Trends, Growth, Report 2023-2032.
參考網址《註2》Electric Bike Market Growth & Trends.
參考網址《註3》產業經濟統計簡訊,
參考網址《註4》經濟日報,
參考網址《註5》巨大集團股東會年報,
參考網址《註6》美利達股東會年報,
參考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