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上篇…柒、減碳國際指標 引領永續風潮
除了各國政府力拼減碳,國際間早已出現許多衡量減碳的指標,以下介紹幾個主要的國際指標。
一、 碳揭露計畫(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CDP)
始於2000年,由匯豐銀行(HSBC)、瑞士銀行(UBS)等國際主流法人投資機構發起,針對投資標的進行CDP碳揭露計畫,以降低投資風險。如今包括德意志銀行、ING集團、瑞士再保險、美林證券(Merrill Lynch)、富蘭克林坦伯頓基金、加州公務員退休系統(CalPERS)等都參與其中。在2020年CDP的評鑑中,台灣共有九家企業獲得A級評比,全球則有88個城市獲得A級肯定,包括我國的新北市、桃園市、台中市、台南市和屏東縣!
二、全球報告倡議組織(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 GRI)
在2016年發佈最新永續性報告準則(Sustainability Reporting Standards,簡稱GRI準則)。我國上市公司之企業社會責任報告書必須符合證交法規,揭露內容必須對應GRI準則相關的內容索引,幫助利害關係人更準確地獲取企業永續資訊。
三、其他
包括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UN Goals)、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聯合國責任投資原則(UN PRI)……等,也都是全球衡量減碳的重要指標。
捌、ESG績效指數與評等
目前ESG績效評比機構相當多元,主要分為以供應鏈管理以及投資目的的ESG評等兩大類型。
一、以供應鏈永續治理為目的ESG評等
近年面對疫情,品牌企業受到供應鏈斷鏈的衝擊,如何創造永續供應鏈治理,或是轉型以平穩度過疫情,成為重要課題。例如低碳經濟轉型及循環經濟模式的開發,不僅產品設計、原物料開採及製程調整都需要供應鏈共同努力,對於資源相對較少的台灣中小企業來說,落實ESG的任務則更為艱鉅。因此,對中小企業來說,一個以供應鏈永續治理為目的ESG評比確有其必要性。
二、以投資為目的的ESG評比
ESG永續投資已經成為全球共識,許多市場領導指數評比機構持續領航永續投資與企業經營。然而,每間公司對永續主題投入程度的評估,不僅涉及到量化的指標,也涉及到許多質化的調查,一般人很難自己做到全面評估,因此投資人透過評級機構的評分來簡化這個過程。其中較為知名的有道瓊永續指數與明晟永續指數。
- 道瓊永續指數(Dow Jones Sustainability Index,簡稱DJSI)
於1999年由美國標準普爾道瓊指數公司與瑞士永續集團共同建立,是全球第一個企業永續投資評比指標,也是公認最重要、最具公信力的永續發展參考標竿。針對經濟、社會與環境三大面向,以投資角度評比企業推動永續發展的能力。每年邀請全球數千家企業進行評比,在各產業中僅有永續發展得分最高的前10%企業方能入選為DJSI成分股,全球有超過50億美元資產配置皆以DJSI為基礎。2020年企業參與家數創下新高,較2019年增長近19%,台灣有26家企業入榜! - 明晟永續指數(MSCI ESG)
最早開始研究ESG的評比,最早可追溯至1972年,並且在1999年開始以ESG指標作為股票評級。MSCI ESG定義每一個產業的主要衡量指標,鎖定環保、社會、公司治理三大主軸,並發展出自然資源、產品責任、公司治理等10大關注主題。評級基於1,000個與ESG相關的數據,評估企業在37項ESG關鍵指標上相對於同業的表現;根據全球產業劃分原則 (GICS, Global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standard),決定每個指標的權重,並且根據產業特性,加權計算指標,得出從最優(AAA)到最差(CCC)共七種企業評級。2020年台積電首次獲得MSCI ESG最高等級AAA評級,也是台灣第一家AAA級企業,在人才發展、水資源管理、原物料採購皆超前同業。 - 其他
包括富時永續指數(FTSE4Good Index Series)、臺灣指數公司與富時國際有限公司合編臺灣永續指數、ISS ESG 和Morning Star旗下的Sustainalytics…等,也都是目前投資界常見的ESG指數。
玖、淨零碳排
一、背景
溫室氣體盤查是減排量化的基礎,根據天下雜誌調查發現,截至2021年超過五成受訪企業未定期進行溫室氣體盤查。在溫室氣體盤查的腳步,金融業(82.9%)領先製造業(46%)與服務業(27.6%);從企業規模來看,則是大企業較為領先,這將對台灣的中小企業帶來更大的壓力,因為很多中小企業對這些議題的認知度都比大企業來得低,更遑論進行溫室氣體盤查。
此外根據台灣渣打銀行「零碳倒數」 調查發現,供應商無法配合永續供應鏈進行減碳行動,主因有二:1、相關知識不足與數據資料不足;2、供應商提供的資料數據品質堪憂。這些都反映出中小企業需要有專家團隊輔助諮詢,包括人才的培育、產業的跨域合作,企業主和員工參與的永續活動實作等。
二、行動
「淨零碳排」一詞從《巴黎協定》(Paris Agreement)而來。為了有效降低氣候變化風險與影響,第廿一屆氣候變遷締約國大會(COP21)於2015年通過《巴黎協定》,其中第2.1.(a)條約定「將全球平均氣溫升幅控制在不超過工業化前水平之2°C以內,並致力於控制在1.5℃內目標」。截至目前,全球已有128個國家,宣示2050年達成淨零碳排,2020年7月,Apple宣布整個製造供應鏈要在2030年達到碳中和,也展現出比IPCC(聯合國於1988年成立負責研究和評估變遷的組織)設定在2050年更積極的目標,最終要達到零氣候衝擊。同一時間,微軟串連NIKE、星巴克、聯合利華、賓士汽車、達能等各產業龍頭,成立「Transform To Net Zero」聯盟,致力於推動各個產業往淨零碳排轉型。台灣企業早已在全球供應鏈體系中,為國際知名品牌代工,惟台灣有高達98%是中小企業,現在跨國企業透過供應鏈提出落實永續作為要求,面對如此強大的力道,中小企業只能正面迎戰。
三、目標與方法
根據IPCC,淨零碳排(Net Zero)指的是在特定的一段時間內,全球人為造成的溫室氣體排放量,扣除人為移除的量等於零。碳排來自於所有生活和生產活動過程中,使用能資源造成的排放。讓生活和生產活動和能資源使用脫鉤,也就能從源頭減少排放。全球排放量約55%來自能源的製造和使用,45%則和資源開採和產品製造加工過程相關。邁向淨零,無法只靠再生能源,必須同時採取能源和資源端的減碳措施。
要達到這些氣候行動目標,首先要知道自己所屬的企業每年排放多少溫室氣體,有哪些營運或製造過程會產生大量的溫室氣體,因此要針對自己的企業進行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盤查,包括營運過程、生產製造。
在實務上,碳足跡盤查分為:
- 範疇一(Scope 1):企業/組織直接的溫室氣體排放,例如製造過程使用甲烷等氣體。
- 範疇二(Scope 2):能源的間接排放源,主要是用電、熱或蒸汽造成間接排放溫室氣體。
- 範疇三(Scope 3):組織活動產生的溫室氣體排放,像是外包製造等供應鏈、員工的移動過程產生的溫室氣體。
盤查之後,就要針對各種溫室氣體產生的狀態去分析,可以減少的就減少,不能減少的就替換。例如在範疇二的用電部分,台電每期帳單除電費資訊外,還有標示用電量換算出的碳排放量,這是計算平均電力在製程中所產出的碳排放量,很簡單的方式協助企業了解碳排放量,透過改變能源結構,像是大量採用再生能源替代燃煤或燃氣發電,就可以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目前已有國內大廠制定企業內部的碳定價,區間大致落在每公噸100-300美元。
根據我國環保署「台灣企業氣候行動大調查」結果顯示,目前台灣企業在盤查上所做的仍以直接溫室氣體排放(例如自家工廠製程產生的排放) 的範疇一(84.4%)與間接溫室氣體排放(例如向台電購買電力)的範疇二(78.5%)為主,至於其他間接溫室氣體排放(例如外包製造等供應鏈、通勤差旅產生的排放等)的範疇三比例仍很低(29.7%)。目前對企業來說,範疇二比較容易入門,但在國際供應鏈的壓力下,範疇三將是台灣企業必須加速進行的領域。
但不論是為了因應國際供應鏈的減碳要求或是碳關稅,都必須先從溫室氣體盤查開始,清楚知道自身產品的碳含量,並了解應如何申報,以免來不及因應。其次,企業也應評估還有沒有空間可以減少碳含量,例如在範疇二的間接排放方面,是否可以利用再生能源來取代碳排高的傳統電力等等。
拾、結語
ESG的興起與發展,代表世界各國政府、民間企業、團體,乃至於民眾對於地球的存活與否,深層而且嚴重的關切,進而行動起來要求各國政府密切合作,以實際行動因應地球環境破壞的嚴重危機!此外對於社會的關懷、公司治理優良與否,也納入了ESG的範圍。因此我國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金管會)已經要求臺灣證券交易所與證券櫃檯買賣中心,分別制定〝上市與上櫃公司編製與申報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逐步要求全體上市上櫃公司每年對外發布的ESG報告書,特別稱為〝永續報告書〞。展望未來,ESG絕非一時興起的管理觀念或技術,隨著時間的發展,逐漸被人們所淡忘!相反地,ESG目前正是方興未艾,逐漸影響企業的作業活動、供應鏈管理、投資方案選擇等各項經營決策,乃至於外部投資者與債權人對公司經營績效的評估,並且特別區分為〝ESG績效評估〞,以作為投資及授信決策的重要依據。
本文之內容特別對ESG之緣起與意義、ESG三大主題之主要內容介紹、我國環境保護法制之發展、ESG與資金配置及投資、淨零碳排以及ESG績效評估等重要ESG議題,做精簡扼要的說明,希望對讀者有所助益,市所至盼!
參考資料
1. 潘景華(2004)。社會責任投資(SRI)在台灣發展之芻議/證券暨期貨月刊,22(12),23-50。
2. 2020年3月。ESG永續金融/台灣銀行家,123,8-89
3. 台灣永續投資趨勢今研討(2020年8月25日)/工商時報
4. 黃天牧:ESG 投資將蔚為風潮(2020年8月11日)/工商時報
5. 金管會:金融業投資授信,將以ESG為基準(2020年8月11日)/工商時報
6. 金管會推動「綠色金融行動方案2.0」,公私協力合作建構永續金融生態系(2020年8月18日)/金管會
7. 金管會挺責任投資雙管齊下(2020年7月28日)/經濟日報
8. 金管會正式啟動「公司治理3.0-永續發展藍圖」(2020年8月25日)/金管會
9. 元大投信攜台師大產學合作智能與指數化投資研究中心負重任(2020年8月10 日)/工商時報
10. S&P Global
11. MSCI
12.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ESG檢測儀
作者謝國松博士
學 歷: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商學博士、國立澳洲南澳大學企管博士
專業資格:會計師(台灣與大陸)、評價分析師(NACVA)、證券分析師(台灣)
簡 歷: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秘書長、宏泰機構執行長、宏盛建設財務長
現 任:誠信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合夥會計師、銘傳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助理教授、中華民國會計師公會全國聯合會會計師業務評鑑委員會執行長、儒鴻企業股份有限公司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