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AI算力點火 綠能需求爆發 風電大建設時代來了  
  2024/07/02
劉志明
瀏覽人次:127
關鍵字:AI;綠電;風電;彰化;離岸風電;台積電;CIP;風機
圖片來源:CRIF IMAGES

  離台中港約1小時的船程,來到距離台灣陸地15公里的海面上,遠望彷彿有60多座小燈塔;當船駛近一瞧,居然是半座台北101樓高的離岸風機群,高達250公尺的巨大風機矗立在海面上。這是丹麥哥本哈根基礎建設基金(CIP)在台灣設立的彰化芳島離岸風電案場,發電容量達600MW(百萬瓦),幾乎媲美核電廠一部機組的發電量。

  目前台灣西部沿海50公里內,已經有309支的離岸風電機組,發電容量已經突破2GW(10億瓦),在亞太國家名列前茅。預計2024年,台灣離岸風電累計裝置容量達挑戰3GW以上,將是核三廠發電量的1.5倍。

  台灣推動離岸風電產業政策的初期,因為看不到、摸不著,許多質疑的聲浪四起,一度有風電是2兆元世紀騙局的言論。而在疫情期間,歐洲離岸風電技師無法來台,加上原物料大漲,海上建設時程延誤,原本計畫在2020~2021年併網的大型風場紛紛延後,負面聲量又加大。如今超過300座的離岸風機矗立在外海,每天可貢獻台灣實際發電量約3%~4%,未來比率還將持續提升,「離岸風電騙局」的謠言,已不攻自破。

  在全球瘋AI技術的風潮下,除了台積電AI晶片炙手可熱外,算力提升,耗電也提升。在輝達與亞馬遜等世界級公司紛紛宣布,將在台灣投資數十億美元成立雲端中心,或高算力的超級電腦,這些設備勢必增加電力的耗費。且這些國際大廠強調用電都將符合RE100的規範,讓未來綠電的需求更加緊迫。

▍趨勢 AI更加耗能 綠電需求緊迫

  維持綠電供應無虞,是台灣躍升AI之島背後的重要關鍵。台灣土地資源有限,限縮了陸上大型的太陽光電場開發潛力;想要大幅增加綠電容量,擴大離岸風電發展成為不可逆的趨勢,能在此領域成為供應鏈龍頭的廠商,自然也是資金持續布局的重中之重。

  CIP最早在台灣建立示範風場時,就被要求供應鏈高度國產化,過程困難,跌跌撞撞。CIP區域總裁許乃文回憶,當時台灣沒有風電相關供應鏈,零組件要國產化,好像走在迷霧森林中,因為沒有標準,很難控制進度,「過程確實滿辛苦的」。

  CIP因此決定與台灣在地供應鏈攜手群策群力把工程完成。舉例來說,CIP讓世紀鋼率先取得165億元的水下基礎合約,這讓世紀鋼董事長賴文祥有持續在台北港投資上百億元的氣魄,建設離岸風電水下基礎設施的工廠,規模還不斷擴大。

▍成果 供應鏈上軌道 符合高度國產化

  因為當時台灣製造經驗不足,CIP還組了5、6個駐廠團隊,隨時協助解決工程問題。例如水下基礎鋼材如果一次焊工未達國際認證的標準,按規定就得停工,重新檢查;電焊三次還沒有符合標準,材料就得報廢。透過經驗豐富的駐廠工程師,即時提供電焊工法指導,再次焊接就容易符合國際規範,加快了不少零組件製造工程的進度。

  就連台船打造亞洲第二大環海翡翠輪施工船時,雖然CIP只是租用的業主之一,仍主動請來40年海工經驗的工程師,直接協助台船打造船體。今年台船環海成功安裝31座水下基礎設施,過程順利,未來訂單不斷。

  外籍開發商對加快台灣離岸風電零組件製造與工程服務國產化,提供實際的貢獻。全球兩大離岸風機製造商Vestas與西門子歌美颯,都在台中港附近成立自己的工廠,也攜手台灣在地廠商,包括上緯供應葉片材料、天力離岸負責製造葉片、永冠負責大型風機鑄件、先進複材負責機艙罩與鼻錐罩、台灣重山風力與世紀樺欣製作塔架等。建置離岸風場也需要許多電力相關零組件,包括華新供應電纜線、士林電、華城、東元提供配電盤與變壓器等,台汽電也投資海上升壓站等,這些廠商都成為已經獲得國際風電業者認可,也具有實績的供應商。

▍商機 台廠競爭力成形 可望邁向國際

  研究全球離岸風電產業超過8年的《全.能源》媒體創辦人吳心恩指出,以亞洲國家來說,台灣在離岸風電建設起步比較早,但目前日本、泰國、澳洲,都有意願建置該國家的離岸風電建設,因此也會研究台灣政府如何做。有些廠商甚至來台灣投資成為開發商,以加快學習曲線,例如日本三井物產就投資海龍的風場,未來與台灣供應鏈合作有機會更密切。

  從長遠來看,在美國降低通膨法案與中國145計畫、歐洲淨零法案等推動下,從2023~2030年估計全球累計裝置容量年複合成長率達22.5%,2030年全球風電累計裝置量將達335GW。

  目前全球離岸風電市場八成集中在歐洲,尤其是英國及德國,但亞洲地區未來也是成長的重要市場,其中以中國、台灣、韓國、日本、澳洲及越南、菲律賓都有商機竄起的機會,可見亞洲離岸風電關鍵零組件的商機潛力依舊很大。

▍優勢 世紀集團整合 永冠具地利之便

  就台灣市場而言,到2027年前,都是離岸風電大建設時代,其中在2024~2025年併網的風場,就包括中能、台電二期、海龍,新增裝置量達1.6GW。目前零組件國產化進行順利,從水下基礎、線纜、風機組件到重電設備的廠商,都能搭上相關商機。

  其中,亞洲離岸風電水下基礎設施製造競爭激烈,台灣部分開發商之前雖然引進韓國SK的產品,不過在風機大型化,水下基礎重量同步增加的趨勢下,運輸的考量與國產化規範,使世紀集團整合世紀鋼、世紀風電、世紀樺欣等集團資源後,在水下基礎設施與風機塔架將有競爭優勢。

  世紀集團董事長賴文祥也強調,離岸風電是世界大趨勢產業,未來水下基礎建設零組件的生意做不完;而且世紀集團不只局限台灣市場,未來還有海外市場布局的企圖,有機會搶攻澳洲、印尼等地的商機,潛力不容忽視。

  至於風機輪轂鑄件,在永冠台中廠開始量產之後,目前供應風機容量9.5MW的產品。未來風機規格提升,輪轂鑄件愈大愈重,運輸的成本上升,更能發揮台灣在地生產的優勢。永冠設定目標,台灣大型離岸風機輪轂鑄件的訂單,有機會獨霸市場。

  未來5年,台灣外海將挑戰千座風機的規模,而提供重型零組件運輸的陸海以及協助人員、設備運送與線纜安裝的東方風能、伯威海事等工程服務公司,雖然目前規模尚小,但未來成長潛力也值得特別關注。

  此外,台電二期的統包商森崴能源,預期工程將於2025年底如期併網。法人預估,總金額628億元的工程,對森威能源營收貢獻2024年為193億元,2025年為180億元,近兩年都處於認列營收高峰。森崴2024年還有彰化陸域風場54.6MW,南部有100MW太陽能案場商機,預估2025年EPS(每股稅後純益)可年增三成,挑戰8.9元,未來營運成長可期。

  在AI風起雲湧的時代,有電力才有算力,尤其是不仰賴化石燃料的綠電供應,已成為權衡國力的重要指標。台灣離岸風電建設大成長的時代,為綠電和算力成長注入新的引擎,趨勢已帶動資本市場投資板塊的挪移,而這些台灣離岸風電明星股,也將持續火熱。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財訊雙週刊)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