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百年企業榮光不再 東芝掛牌74年 為何黯然下市?  
  2024/01/23
孫蓉萍
瀏覽人次:303
關鍵字:東芝;百年企業;下市;作假帳;311大地震;金融海嘯;日本第一
圖片來源:網路資訊

  11月22日東芝召開臨時股東會,通過為了下市而執行的股票合併案,意味著12月20日起,東芝即將從東京證交所消失。這家創造日本許多傳奇、在台灣也有高知名度的百年企業,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回溯歷史,東芝的創立是由兩家公司合併而成。一家是1875年創立的田中製造所,1904年改組為芝浦製作所,強項是重電;另一家是1890年創立的白熱舍,1999年改組為東京電氣,強項是電子。兩者1939年合併為東京芝浦電氣,1984年改名為東芝。

▍榮光 多項產品 世界第一

  東芝和日立製作所、三菱電機是日本三大重電公司,帶領日本經濟發展,翻開歷史,可以看到它昔日的榮光。東芝創下許多「世界第一」或「日本第一」,例如1890年代就製造日本首見的碳素電燈泡、水車發電機、電風扇和馬達,之後又發明日本第一台電冰箱、洗衣機、吸塵器、電鍋、微波爐、彩色電視等多項產品,可說是白色家電的先驅者;同時它也率先開發出筆記型電腦、NAND型快閃記憶體等,被視為日本高科技產業的象徵。

  2006年,東芝因為看好油價上揚和地球暖化,對核能需求會升高,因此出價6,000億日圓,買下核電設備製造商西屋公司,沒想到這是噩夢的開端;當時的社長西田厚意氣風發地說:「2015年度前核能業務營業額(當時約2,000億日圓)要提高到3~3.5倍。」之後東芝還取得哈薩克的鈾礦,和東京電力等公司共同對加拿大開發鈾礦的業者出資等。

  接下來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業績表現不佳;2009年當時的社長佐佐木則夫還說:「預估2015年前全球會有39座反應爐,營業額衝上1兆日圓。」沒想到2011年發生311大地震,大家發現核能電廠並非絕對安全,也嚴重打擊了東芝的計畫。

  自2015年起,東芝經營開始拉警報,因為內部員工舉發公司虛報獲利,調查結果發現,金額達到1,518億日圓;2016年底,該公司負責核能業務的子公司出現數千億日圓的巨額虧損。為了避免連續兩年負債大於資產,東芝開始出售資產,2016年將旗下醫療系統部門賣給佳能公司、出售白色家電部門給中國美的集團等。

▍紛擾 經營不振 股東對立

  2017年12月東芝增資6,000億日圓,新加坡的埃菲西莫資本管理公司等積極股東,此時大量持有東芝股票後,對經營方針也有很多意見;大約從2020年開始,積極股東與經營團隊之間出現明顯的對立態勢。2020年度業績暫時復甦,但股價依舊低迷,積極股東並未放手;也大約在這時候,出現讓東芝下市以重振公司的選項。

  到2023年3月,東芝終於決定讓日本產業合作夥伴(JIP)以2兆日圓收購;JIP的出資者包括羅姆、歐力士等日本企業,三井住友、瑞穗等銀行也會提供融資。JIP已取得東芝78.65%股權,22日股東會通過下市,74年的上市歷史畫下句點。

  《日經產業新聞》報導,一位在東芝工作超過20年的員工透露,儘管過去有報假帳等問題,但公司前途不明的這三年反而更難熬,決定下市反而有一種安心感。社長島田太郎說下市後的抱負是:「我們最重視的是技術;未來會推動改革,回應長期股東的期待。」

  2023年3月底為止,東芝集團員工10萬7千人,2022年度營業額比前一年增加1%為3.36兆日圓,淨利則減少35%為1,266億日圓,總市值約2兆日圓。JIP希望5年後能夠再度上市,不過下市後就不再有市場監督,未來是否能達成這個長期目標,將是未知數。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財訊雙週刊)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