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英特爾、微軟領跑 AI PC 明年起飛 台廠滿手好牌  
  2023/12/26
楊喻斐、尚清林
瀏覽人次:371
關鍵字:PC;英特爾;微軟;AI PC;台積電;晶片;處理器;NPU;電源晶片
圖片來源:CRIF IMAGES

  在英特爾與微軟兩大巨擘力拱之下,AI PC的問世令市場期待;明年1月9日即將舉行的CES消費性電子大展,成為各品牌廠AI PC新品齊聚的首發站,為新一波的PC換機潮注入更多活水。

  從9月的美國聖荷西創新日、11月的台北創新科技論壇,再到即將於12月14日舉辦的新產品上市記者會,英特爾早已動作頻頻,為的就是要主導X86架構的AI PC硬體規格走向。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將親自主持12月14的記者會,以「AI無所不在」為主題,並將宣布兩款全新處理器上市時間,包括用於資料中心的5代Intel Xeon伺服器處理器,以及AI PC的Meteor Lake Intel Core Ultra處理器。

  隨著英特爾全新處理器即將上市,各家PC品牌廠包括聯想、惠普、華碩、宏碁、微星等的AI PC新產品也陸續開案完成,將在明年1月的CES展中亮相。英特爾樂觀看好AI PC的成長性,基辛格更喊出2025年達到1億台的規模。

▍軟硬體兩大要件 缺一不可

  然而,市場對於AI PC尚未有明確的定義,到底要具備什麼條件才算是AI PC?華碩共同執行長胡書賓認為,軟硬體綜合起來,才能形成AI PC;首先,現有PC硬體的CPU、GPU已具備AI運算能力,但用傳統的CPU來運算不是很有效率,為了要讓AI運算更有效率又要低耗電,就必須增加NPU(神經網路處理器)的單元,這是一個重要的基本要件。

  再者是軟體,胡書賓認為AI軟體的重要性更勝於硬體。他表示,AI模型要小型化能落地到PC裝置,「如何在PC執行,AI模型的配套方案非常重要」。就微軟而言,能夠執行應用程式Copilot,即能定義為AI PC。

  不只是微軟要靠軟體搶攻AI PC市場,英特爾也啟動AI PC加速計畫,為了讓各種AI應用軟體都能加進來,英特爾打造了OpenVINO開源工具套件,目前已經有超過百家的獨立軟體供應商發展了300多項的AI加速功能,其中包括Adobe、Audacity、CyberLink、Webex、Zoom等。

  市場關心定價的問題。胡書賓認為,雖然英特爾的晶片價格還沒有正式報價,但AI PC的定價應該不會高不可攀,只是記憶體用量倍增以及部分關鍵零組件必須升級,會比標準PC還要貴一點。

  除了華碩之外,所有PC品牌廠都將AI PC視為未來非常重要的產品線,胡書賓預估明年滲透率約個位數比率,軟硬體的配套還需要一段時間才會成熟。

  「下一波真正的需求將來自於消費者的使用經驗。」胡書賓認為,新品上市會刺激消費,但對於消費者來說,AI PC使用之後到底創造什麼樣的價值,對於日常生活與工作帶來什麼樣的幫助,是廠商需要與消費者互相學習的地方。

  宏碁董事長暨執行長陳俊聖也指出,AI PC需求及對市場帶來的效益,不會一夕爆發,要經過使用行為的改變、一步一步推進,這個過程會「不斷加速」。而生成式AI應用導入更多功能,勢必會催生出新的使用模式,進而帶動AI PC的市場需求。

▍改變運算效能 3優點浮現

  搶先預測AI PC未來出貨量的研究機構Canalys表示,AI對於PC產業將有深遠影響,包括組裝代工廠、處理器業者和作業系統供應商,都將在2024年推出支援AI的新型號,這有助於提升換機需求;尤其是商務領域,AI PC可望快速增長,明年將占整體PC比重約19%。

  研究機構IDC全球個人裝置及顯示研究副總裁Linn Huang認為,下一代AI PC將帶來全新的使用者體驗,隨著明年作業系統更新將與新的晶片結合,會徹底改變運算的效能。然而,為了要讓AI運算落地到PC身上,首先需要將高達上兆參數的模型降級至10億參數的模型,如此,將會帶來3大優點。

  首先,個人與公司的資料保密,並且不會上雲端。第2,減少延遲並可運行很久,不會受到斷網的影響。第3,可以為消費者創造獨特的個人經驗。因此,雖然與雲端相比,用戶在終端裝置運用生成式AI時,可能失去一些穩定性,但搭載AI功能將成為未來消費者與裝置互動的關鍵因素。

  Linn Huang也預估,除了NPU增加成本之外,記憶體也需要增加才能保持流暢的體驗;AI PC早期上市階段會出現顯著的溢價,有助於推動市場朝向更高的平均售價邁進。長遠來看,隨著成本降低,AI將滲透到更多的領域,可說是PC代工廠未來10年的主要競爭戰場。

▍林百里預告 明夏新品開賣

  身為筆電組裝代工大廠的廣達董事長林百里預告,明年夏季,微軟將推出新一代的Windows 12作業系統,AI PC也將陸續推出,廣達一定會率先投入。不過到底訂單有多少?林百里坦言,現在還不知道,客戶都在嘗試,但對於PC產業而言,「是一個很好的機會,看好未來成長性」,如同當年智慧型手機一樣,誰也沒想到最後需求這麼大。

  板卡大廠技嘉董事長葉培城則表示,AI PC新品將百花齊放,如果不要定義太嚴謹的話,其實AI終端裝置的產品很快就看得到。面對高通、聯發科等業者相繼加入AI晶片戰場,葉培城認為,這樣的情勢將有利於台灣供應鏈,會呈現各自發展的局面,舉例來說,ARM架構或許效能不是這麼強,但優點是功耗低,應用的場景就會不一樣。

  在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定調AI PC將成為PC產業回春的一大轉捩點後,這股力道全面吹向資本市場,多家投資機構在預測2024年產業亮點中,AI PC都扮演關鍵角色。

  群益投顧的2024年科技趨勢報告中強調,2014年之後PC再無明顯的成長動能,直到新冠疫情才因為居家辦公的需求,出現一波換機潮。這一次將由AI PC創造新一輪的換機需求,出現一波全面升級的拉貨潮。

  萬寶投顧分析師張文赫指出,這一波AI風潮,從伺服器到現在的邊緣運算,對於科技產業的衝擊,主要放在3大部分:第1就是高速運算,這也是台積電近年來拉高對手差距的主要部分。第2就是零組件的升級潮,像是記憶體因應AI需求,帶動的HBM高頻寬記憶體。第3,在晶片算力提升下,重點就是相對應的高速傳輸,PCIe 4.0將全面升級至PCIe 5.0。

▍啟動換機需求 推升拉貨潮

  從AI PC升級潮來看,最大贏家仍將會是護國神山台積電。從財報營收數字就可看出端倪,10月營收衝上2432億元,創下單月歷史新高,主要原因就是受惠AI晶片投片,5奈米以下的高階製程出貨量大增,不只拉高毛利率,也帶動業績持續增長,抵消了消費電子庫存的衝擊。

  外資機構分析,在新一輪的AI戰火下,各大半導體業者都推出自家相關的AI晶片,有助於台積電現階段營收貢獻度最大的5奈米家族製程產能利用率維持高檔,也讓台積電先進封裝需求大增,衝刺營運。

  至於擁有台積電撐腰的創意,也靠著這一波客製晶片大發AI財。摩根士丹利報告指出,這一次主導AI走向的微軟,11月剛推出的自研晶片Athena雅典娜,委外訂單就是由創意取得,如無意外將採用台積電5奈米製程;「全世界的先進製程幾乎都掌握在台積電手中,創意和台積電技術關係緊密,在IP授權部分,創意將取得優勢。」

  簡單地說,當前最火紅的輝達GPU,到微軟雅典娜採用的ASIC晶片,或是接下來谷歌專為其AI深度學習打造的TPU,英特爾的NPU,甚至是特斯拉為了自駕車的D1晶片,這些具有學習能力的AI晶片,從技術層面來看,都必須借重台積電的先進製程與先進封裝。外資報告評估,在AI風潮帶動下,創意2024年的EPS(每股稅後純益)上看40元,2025年挑戰50元大關。

▍譜瑞、祥碩 高速傳輸贏家

  在AI、邊緣運算等趨勢催化下,IDC預估,從2020~2025年全球資料流量複合年成長率將達28%。隨著各種應用不斷追求傳輸速度,高速傳輸介面也持續往更高的傳輸速率演進,這一次AI提高對於傳輸效能的要求,主流的PCIe 5.0已趨於成熟,可能在2024年迎來大替換潮。

  中信投顧指出,產品以PC為主的祥碩,可望受惠於高速傳輸升級所帶來的好處,因此給予「買進」投資評等。外資機構則看好譜瑞,認為譜瑞的USB4 Retimer已打進超微、高通平台,預期2024年將大量導入新機種,PC、NB至少將帶入一個USB4傳輸接口,USB4滲透率將持續翻倍成長,譜瑞營運未來可望更上層樓。

  在零組件升級部分,由於PC處理器改朝換代,全面支援記憶體DDR5規格,因此研調機構預期,到了2024年上半年,DDR5滲透率可望超過DDR4,呈現黃金交叉。

  記憶體族群中,南亞科的第二世代8Gb DDR4已近完成試產,並開始投片DDR5產品,預計明年第二季開始驗證,目標明年下半年小量交貨,因此獲得法人青睞,成為近期買盤積極的主要記憶體標的。

  獲得市場關注的另一焦點就是電源管理晶片,由於AI高算力推升電源管理系統效能與精度,帶動核心電源管理晶片產值翻倍成長,從近期致新、矽力、力智及茂達等法說會上釋出的訊息可以得知。

  法人分析,像是輝達以目前高階RTX 4090配置20個電源晶片,中低階的RTX配置4~8顆,明年推出全新架構RTX 50,算力更為強大,需要搭配更複雜的核心供電系統用以降低負載,勢必需要更多的電源晶片。相關的電源管理晶片廠商,可望在這一次的升級潮中,迎來轉機。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財訊雙週刊)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