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1月,英特爾執行長基辛格(Pat Gelsinger)年內第二度訪台,並於台北舉辦的「Intel Innovation Taipei科技論壇」親自開講。由於9月下旬英特爾已證實應用於AI桌上型電腦的Meteor Lake處理器預計於2024年上市,加上預計12月14日推出首款PC用整合神經網路處理器(NPU)的Core Ultra處理器;讓AI PC成為基辛格這次訪台最受矚目的焦點。
AI PC指的是搭載整合NPU的處理器,算力要求門檻是40TOPS(Tera Operations Per Second)。這樣強大的效能規格目的就是要讓PC不再需要聯網至雲端伺服器,直接在地端以強大算力,實現如透過簡單指令,快速生成文字、圖片、影像、音樂等生成式AI功能,可以提高個人隱私與降低資安風險。
▍黃仁勳先喊話 基辛格跟進
基辛格在2023年9月第三屆英特爾創新日(Intel Innovation)會中就表示:「AI驅動由晶片與軟體帶來的『矽經濟』,將高達近8兆美元;這等於是AI伺服器的兩倍,所以真正AI大時代的來臨,將是AI PC大爆發的時刻。」
繼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5月宣告「AI的iPhone時刻到來」後,基辛格這番談話等於再次宣示AI將顛覆消費電子市場,為供應鏈注入強心針。於是宏碁率先於英特爾創新日發表首款內建Core Ultra處理器的AI PC,後續微星、聯想、惠普、戴爾等PC品牌商也相繼喊出,預計最快在2024年推出AI PC產品。微軟也根據PC品牌廠推出產品時間估算,預計2026年商用電腦有一半是AI PC。
IDC全球專業代工與顯示產業研究團隊研究副總監徐美雯觀察,雖然初期AI PC主力客群瞄準想要提升工作效率的商務人士與專業領域創作者,定位在高階市場;但是,以目前普羅大眾早已使用ChatGPT做各式各樣的事情,再加上每4~4.5年會掀起一波換機潮,若以2020年疫情爆發掀起PC搶購估算,預估2024~2025年後將會是AI PC普及至中低階的消費性PC領域的關鍵時點。AI PC前景令人期待,未來將對PC產業帶來哪些影響?
▍高通算力技術 狠甩英特爾
一、更多後進者挑戰英特爾處理器地位。自從超微(AMD)在2023年CES(消費性電子展)上,開業界先河宣布推出整合神經網路處理器的Ryzen系列處理器後,英特爾也緊接著公布Meteor Lake處理器和Core Ultra處理器。
不讓超微與英特爾專美於前,高通、蘋果、輝達與聯發科也紛紛表態將推出AI PC處理器,這些後進者來勢洶洶,都有機會逐漸蠶食英特爾逾60%的x86架構市占。其中最引人關注的就是高通在10月下旬舉辦的Snapdragon高峰會中,發表整合NPU的處理器Snapdragon X Elite,而且算力高達每秒45TOPS,超越微軟2025年將推出內建Copilot人工智慧助理的新一代作業系統Window 12對於AI PC的算力門檻規格。
反觀,英特爾預計要等到再下一個世代的Lunar Lake,才能達到微軟算力的要求,取得Window 12認證,據悉要等到2024年第一季投產後,2025年才會問世,落後高通一年。
還有黃仁勳曾在GPU技術大會宣布與聯發科合作,輝達繪圖處理器(GPU)整合聯發科採用ARM(安謀國際)架構開發的SoC(系統單晶片),進軍PC市場,據了解,就是新一代用於Chromebook的AI PC處理器,有利於聯發科插旗高階筆電市場,後續發展引發關注。
二、高算力、以及節能、儲存空間同步升級,帶動PC硬體規格大躍進。TrendForce分析師黃淑芳認為,消費者對於AI PC的期待是無須聯網,就可以在終端裝置實現生成式AI功能,因此首先電腦的運算能力要非常強,這要仰賴整合NPU的處理器。惟大規模運算都發生在終端,電腦的耗電量也會變大,因此帶動低功耗的安謀架構處理器能見度大增。
此外,儲存資料的擴張性也帶動記憶體與儲存裝置的升級。根據微軟針對AI PC的要求,記憶體至少須達16GB、儲存容量也須達256GB以上,都比目前PC主流規格高出一截。另一方面,為了達到省電目的,具備低功耗優勢的第5代雙倍資料率同步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DR5 SDRAM)與面板,有機會成為AI PC標準配備,被視為成為推升DDR5需求大增的主因,茂達、天鈺等IC設計廠,以及記憶體模組廠威剛、十銓等都有望受惠這波商機。
▍儲存容量升級 供應鏈受惠
三、作業系統將強勢主導市場走向。過去,PC產業是由英特爾CPU與微軟的作業系統搭配來決定風向;不過,未來AI PC產業將由作業系統商強勢主導,此由處理器相關廠商推出的AI PC處理器,效能規格都是配合作業系統升級,可見一斑。
Gartner研究副總裁蔡惠芬分析,「Windows、iOS、ChromeOS三大作業系統搭配應用軟體,如何帶來讓終端使用者願意付費採購的AI功能?將會是AI PC成敗與否的關鍵。」例如對以初期商務人士或專業創作者而言,作業系統搭配應用軟體,可以提升多大的工作效率與創作品產出,將會是購買指標。
2025年將推出內建Copilot人工智慧助理的新一代作業系統Window 12是市場先行者,後續iOS、ChromeOS支援AI外掛程式的動向也值得密切觀察。除此之外,7月微軟在全球合作夥伴年度大會上,宣布Microsoft 365 Copilot人工智慧外掛程式價格:每月支付30美元,即可為Word、Excel、PowerPoint等應用程式添加生成式AI功能。
微軟初期鎖定商務與創作者族群,但若要普及,訂閱價格該如何調整才能吸引廣大消費者目光?也將是重要議題。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