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美中貿易戰催化 日本擬砸10兆日圓強化製造基礎 力推半導體國際合作  
  2023/06/06
孫蓉萍
瀏覽人次:438
關鍵字:美中貿易戰;半導體;日本;台積電;豐田汽車;淨零碳排;電動車
圖片來源:CRIF IMAGES

  台積電受日本政府之邀,到熊本設廠,為日本重振半導體產業揭開序幕。雖然目前正值半導體需求衰退時期,但日本政府雄心不減。

▍過去 日本擁全球半導體半壁江山

  事實上,1980年代日本半導體勢力曾席捲全世界,1990年全球占有率高達49%,營業額前十名中,就有6家是日本企業。然而,1986年美國與日本簽訂《美日半導體協定》,要求日本開放半導體市場後,就導致日本半導體產業急遽萎縮;2020年,日本半導體全球市占率銳減至6%,並且在前十名中缺席。

  產業人士分析,在開放競爭下,由於日本半導體採垂直整合模式,設計和製造一條龍生產,而台灣與美國則採取只設計或只製造的水平分工模式,日本的半導體技術很快被後者超越。此外,當年日本電機廠商實力堅強,半導體只是企業裡的一個部門,而企業領導人多半出身電機領域,不熟悉半導體,因此決策速度緩慢保守,遠不如台灣與韓國業者。結果,隨著半導體的需求從家電走向智慧型手機和個人電腦,未投入先進技術研發的日本,也就被潮流淹沒。

  不過,大約3年前 ,對半導體產業態度消極的日本政府,開始有了180度的轉變,關鍵因素正是「經濟安全保障」。日本半導體業界人士透露,以往政府內部開會時,與會官員都認為,即使日本沒有供應鏈,向國外採購也不是問題;而直到美國對中國貿易制裁,大家才開始有了危機意識。

  日本經濟產業省2021年6月發布「半導體戰略」報告正式敲響警鐘,因為其中顯示,攸關國力的半導體,將來日本的市占率可能降到零。日本自民黨半導體戰略推進議員聯盟會長甘利明指出,日本政府已經擬定了10年的半導體戰略,而議員聯盟更明確要求,10年內官民要投資10兆日圓來強化半導體的製造基礎。

▍現在 推進三步驟重振產業榮光

  經產省2021年成立「半導體暨數位產業戰略檢討會議」,已訂出三個步驟,目標分別是挽回半導體生產能力、推動新一代半導體的開發,以及布局未來技術。第一步是邀請台積電到熊本設廠;第二步是成立Rapidus公司,與美國聯合開發最先進的2奈米邏輯半導體;第三步則是希望研發出低耗電、又能高速處理資料的半導體技術。

  暌違30年發展半導體產業,日本政府記取當年的失敗教訓,避免重蹈覆轍。首先是不執著於自己製造,甘利明說:「我們不是要讓『日本』半導體復活,而是要和國際合作。」

  Rapidus會長東哲郎接受《鑽石週刊》專訪時指出,豐田汽車、NTT、索尼集團等八家公司不只是出資,還會共同研發。豐田和電裝公司可將產品應用在自動駕駛上,NTT和NEC可應用在資通訊領域,索尼則是智慧型手機和遊戲機廠商。他說:「當年日本勢力衰退的原因之一,是缺乏可延伸的最終產品;因此我們未來要生產先進半導體時,必須和用戶結合,才能創造新產業。」

  至於勝算,熟悉半導體產業的英國市場趨勢研究公司Omdia高級總監南川明,認為很有機會。「日本還是有一些半導體工程師,即使日本薪資低於其他先進國家,他們還是非常認真地工作。」Rapidus將把這些優秀人才送到美國IBM研究所研習1年後,回日本貢獻所學。

  根據《鑽石週刊》報導,當年躋身前10名的NEC、日立製作所、三菱電機、富士通和Panasonic控股公司,成為美國、台灣、韓國等外國廠商的重要人才來源。尤其日立、三菱電機和NEC系統LSI部門合併成立的瑞薩,半導體設計工程師曾銳減為1/3,其中不少人轉往韓國就業。

  不過,美中爆發貿易衝突後,安全保障議題受到重視,日本工程師也開始回流。南川明指出,外國許多半導體企業沒有屆齡退休的制度,讓優秀人才可以繼續工作,70歲還能當工程師;由於培養人才需要長時間,日本業界也希望政府能修改退休年齡,善用人力。

▍機會 設備與材料廠實力傲全球

  日本的另一項優勢是,半導體製造設備和材料廠商的實力傲視全世界。2020年全球半導體設備廠商營業額前10名中,有4名是日本業者,包括東京威力科創、愛德萬測試、SCREEN等公司。日本的製作薄膜、塗布和顯影、蝕刻、洗淨等相關設備,市占率甚至高達百分之百。材料方面,矽晶圓廠商信越化學工業公司和SUMCO兩家公司全球市占率達到六成,光阻劑業者JSR和東京應化工業等5家公司,則占有全球近九成市場。如果沒有日本這些廠商,半導體將無法生產。

  走在最尖端的台積電,也借重日本的力量,在茨城縣筑波市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成立了3DIC研發中心,和日本學界及22家設備與材料廠商,研發最先進的三維積體電路封裝材料技術。《東洋經濟週刊》報導,研發中心主管江本裕指出,開發取決於速度,這個設施讓工程師可以面對面討論,爭取時間。

  近來半導體業似乎遇到逆風,全球經濟成長趨緩,半導體嚴重供過於求,三星電子今年第一季獲利估計比去年同期暴跌96%。不過,分析師指出,半導體一直有景氣循環,現在正值谷底,但業者看好未來市場,並未停止設備投資。

  南川明認為:「這次的不景氣屬於特殊原因,因為發生了疫情和俄烏戰爭。疫情使大家待在家,電視和電腦需求因此大增;戰爭推升了能源價格,導致景氣下滑,預料今年半導體市場會比去年減少3%;不過半導體需求今年下半年就會開始好轉。」

  南川明解釋說:「過去20年支撐半導體業界的是個人電腦、電視和智慧型手機,這些產品的占比達到80%都是個人購買。但是未來半導體的用途大不同。首先是淨零碳排,電動車、再生能源等需求擴大,交通、醫療、建築等,也需要智慧化,而且主要由國家或企業投資,金額規模遠超過個人。」

▍未來 全球市占率提升至20%

  據估計,全球為了淨零碳排,4年要花500兆日圓。此外,俄烏戰爭結束時,勢必需要重建,屆時應會興建智慧城市。歐洲的估算指出,經費支出為100兆日圓。因此半導體市場估計明年會比今年成長8~9%,接下來也維持一成左右的成長。

  南川明認為,日本過去拿下一半市場的盛世不會再現,因為日本人不擅長在海外做生意;不過,占有率從現在的10%左右提高到15~20%,並非沒有機會,只是要留住頂尖的技術;加上現在日圓貶值,正是外資投資日本,或與日商合作的良機。日本經產省已設定2030年,半導體和相關設備、材料等企業的營業額達到15兆日圓,約是2020年的3倍;日本半導體業的發展,值得拭目以待。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財訊雙週刊)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