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RIF圖庫
PCB(印刷電路板)產業被稱為電子產業之母,從衛星到遙控器都需要這項重要零組件,觸及的應用相當廣泛。現在,全球電子產業前景不明,了解台灣PCB產業對明年趨勢展望的看法,有助於投資人從另一個角度分析電子產業未來前景。
了解過去5年電路板產業的發展,就能發現產業機會的挪移路線。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經理董鍾明分析,2022年,台灣電路板製造產值估計為9,274億元台幣,如果加計PCB材料和設備,2020年台灣電路板產業就已經破兆元。他也預期,如果單看PCB製造,產值破兆元也只是時間問題。
「過去兩年,產值成長的速度特別快,年成長率都超過10%,之前3年也有5~6%的成長,但推動產業成長的動力,其實有好幾次轉變。」董鍾明指出,幾年前,推動PCB產業成長最大動力來自手機軟板,由於手機天線設計的轉變,一支手機所用的軟板,從2、3片變成十幾20片,用量是好幾倍的成長,臻鼎是這波趨勢的主要受益者。
▍過去 PCB產值維持高速成長
去年到今年,載板是推動PCB產值增加的主要動力,載板主要應用在高性能運算上,製造精密度已貼近半導體等級。董鍾明分析,過去兩年ABF載板的產能缺口高達20%,今年缺口也還有10%,「我們估計明年產能缺口仍有2~3%。」
他分析,載板嚴重供不應求,而這也是為什麼今年電子產業前景不明,許多零組件需求下滑,但電路板產業在載板產值持續成長下,今年仍能交出年成長率超過10%的亮眼成績單;其中,ABF載板產值則較去年成長30%以上,但手機用電路板成長率就沒這麼高。
「明年電子產業展望較為保守,但印刷電路板產業產值不會衰退,仍會成長。」他觀察,主要原因是下一輪推動產值的新應用已經出現,「如果不看基期,只看成長率,那麼明年低軌衛星成長率一定超過10%」。如華通、燿華都打入低軌衛星供應鏈,供應包括衛星接收器在內的印刷電路板,要做到衛星用等級的產品,同樣需要認證,這個應用將是明年PCB產業成長率的前3名。
▍明年 三項工業級應用需求強勁
如果看產值增加的金額,明年汽車板、伺服器板和載板這三個領域需求仍強勁。董鍾明分析,今年汽車板的年成長率達7~8%,明年成長率也能達到這個水準;然而不是所有做汽車電路板的廠商都會成長,原本主攻燃油車用電路板的廠商,會因為燃油車減少面臨轉型挑戰。但是,有能力做汽車用雷達板的廠商,做電池控制相關電路板的廠商,需求會持續成長。像臻鼎併購的先豐通訊,在汽車用高階電路板著力甚深,燿華也已打進相關領域。
此外,電路板產業協會副理事長陳河旭認為,目前消費性電子產業需求在觸底之後,會慢慢上來,但明年消費性電子難回到之前的榮景。「工業級的應用還是很好。」他觀察,重要的基礎設施,例如,資料中心、電信網路,該蓋的資料中心、基地台還是在蓋,沒有改變;因此,伺服器市場仍有需求支撐。董鍾明也預期,明年伺服器用的印刷電路板,仍有4~5%的成長空間。
第三股動力則是載板,高性能晶片帶動的載板需求,把時間拉長看,從2020年到2025年,載板需求年複合成長率高達18%。
但手機需求疲弱,可能會引發新一波洗牌。董鍾明分析,未來生產HDI板的台廠會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HDI板主要用在手機和PC上,小米、華為都用HDI板做主板,這部分台廠做很多」。但是從目前市場狀況看,手機、PC等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還沒辦法馬上回來;同時中國廠商製造HDI板的能力又逐漸成熟,因此市場競爭會加劇。
董鍾明強調,伺服器用的多層板和通訊產品用的超高層板不用擔心,其製造電路板的難度在於,以前的多層板頂多疊上2層、4層,就算是不錯的產品,現在的多層板甚至疊上20層、24層,每一層不只要位置精確對準,用的材料還要符合5G通訊的要求,才能順利傳輸高頻訊號,進行高速運算,線路愈做愈精細,做出一塊超高層板,難度愈來愈高。
▍展望 台廠具全球無可取代優勢
「進到低軌衛星、汽車產業後,這些產業對產品可靠度的要求,跟過去的消費性電子產品完全不同。」董鍾明分析,中國廠商目前主要仍停留在中低階產品,「就算是多層板,陸廠目前也只能做一般的多層板,載板只有兩家陸商能做,產能也不大」。他認為,跟安全無關的產品,陸廠做得很多,未來電子產品要求愈來愈高,歐美廠商是否願意採用陸廠產品,不無疑問;因此台商有機會在這些領域抓住拋開中國競爭對手的機會。
至於原本是世界PCB產業龍頭的日本,12年前被台灣超越後,仍不斷轉型,市占率也在下滑,像松下就把電路板製造部門賣掉了。在這個領域,台灣PCB產業結合半導體製造技術,仍有全球無可取代的技術優勢。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