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投資新思維–通膨 戰爭夾擊 加速技術創新  
  2022/06/07
郭庭昱
瀏覽人次:520
關鍵字:通膨;戰爭;創新;物價;升息;通膨;能源;供應鏈;台股;油價
圖片來源:CRIF圖庫

  俄烏戰爭纏鬥至今,實體戰場雖然限於兩國交戰,更強勢吸睛的卻是場外較勁。首先是演變成全球金融大戰,隨著各國的經濟制裁加大力道,擺脫對俄國油氣及煤炭的依賴,金融制裁也不手軟,俄國總理米舒斯京(Mikhail Mishustim)4月7日坦言,「面臨30年來最嚴峻情勢,經濟比冷戰最嚴重時期更艱困」。

▍長期-通膨、戰爭是創新的溫床

  其次,俄烏戰爭更是一場消耗舊武器、展示新武器的實境秀。以美國為首的創新武器科技,運用駭客、無人機、衛星技術、通訊作戰等殺敵於千里之外的技術,對戰停留在傳統戰法的俄羅斯。和開戰之初多數人的預期不同,目前是烏克蘭占上風,即使歐美均未派兵參戰,依然震撼地展示了科技武器的力量,科技創新、與時俱進的作用,讓戰爭有了完全不同於二戰的風貌。

  「通貨膨脹、戰爭,兩者都是孕育創新的溫床」,這句話歷時不衰。因為俄烏戰爭催化的能源、糧食價格上漲,帶動通貨膨脹,也終將因為技術創新而緩和。與1980年代相比,現在的能源是有替代性的,從太陽能、風電到氫能,或者可當作備援的核電,都可作為油、氣的替代,只是需要時間。而以目前高漲的油價,正是反映短時間難以接應的窘境,長期下來,多樣性的能源,分散式發電,以及相對穩定的電網、儲能設施,將進一步削弱石油的制霸地位。

  除了能源創新,從國防需求而來的科技創新,更不可小覷。看看歷史,微波爐、網際網路、無線通訊,甚至於現在常見的微創手術(以達文西機械手臂為代表),都是從美蘇冷戰時期、太空競賽就有的技術,還有特斯拉汽車很多材料及關鍵技術,是來自於NASA(美國航太總署)外包商的SpaceX,這些國防技術外流到商業應用,創造出來的效率及產值,成為創新的良性循環。也是靠著科技創新,得以緩解新冠疫情的衝擊;經由數位轉型,大部分的製造業、金融業得以無縫運作,只有實體餐廳、旅遊行業受到衝擊,全球經濟只有短期陷入衰退。

▍短期-油價、物價高漲 不利經濟成長

  不過,油價、物價全球性上漲是事實,貨幣政策首要目標就要壓抑物價,才有利經濟發展,美國聯準會在3月份因戰事的不確定,只加息一碼,但未來加速升息、縮表已經是共識。從2008年金融海嘯以來,消費物價(CPI)、聯準會利率、美國房貸成本的指標-30年期房貸利率,資金成本指標的10年期美債殖利率來看,目前的CPI是遠遠超越十多年來水平,30年期房貸利率快速升到了4.72%,但還比2018年11月的4.94%低。

  2018年時美國已經升息2年多,接近尾聲,而CPI一直維持在2.5%左右,升息是為了讓利率正常化,在經濟不佳時可以有調節的工具,但是,現在的快速升息是為了壓制物價上漲的預期。光是房貸、學貸、消費貸款利息成本,還有能源、糧食成本的提高,都足以讓消費者荷包縮水。專業機構紛紛調降美國今年的經濟成長預期,高盛證券從3.8%降至3.4%,《華爾街日報》從3.6%降至3.3%。

  升息造成經濟成長減緩,消費願望清單只得重分配,「非必需消費」優先延後,作為全球景氣指標的道瓊運輸指數在4月初跌入熊市,這個追蹤20檔空運、鐵路、卡車類股的指數,自2021年11月高點17039點下跌至2022年4月8日的14470點,跌幅15.07%。而標普500指數自2022年1月最高點4796點,跌到4月8日4488點,跌幅僅6.4%,這是因為油氣、油氣設備、國防股表現強勢。

  疫情爆發以來領漲的費城半導體指數,也從2021年12月最高的4039點跌至2022年4月8日3120點,跌幅22.75%;領頭的台積電ADR(美國存託憑證)從2022年1月14日高點140美元跌到4月8日99.29美元,跌幅高達29%,而台積電第一季的營收還創下新高。

▍影響-能源、供應鏈分散 製造業轉變

  美國聯準會的優先目標是對抗通膨,急速升息、縮表造成資金退潮及需求停滯,目前才剛開始,至少要看到CPI、美債10年期殖利率、美國30年期房貸不再創高幾個月,聯準會才有可能鬆口緩和升息。如果物價一直不受控,持續升息導致經濟衰退,各國還有財政政策可以用,過去兩年是用在補貼疫情,這次將用以改善基礎設施,特別是發電、連網等,是一種可以創造未來價值的財政支出。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的就業表現良好,大致回到疫情前水準,台灣更是缺工嚴重,除了因為外勞短期有缺口,近年新形態的「零工經濟」也造成許多人有工作,但是沒有列在就業數據中。加上現在的勞資協商比1980年代更有彈性,因此,《紐約時報》專欄作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Paul Robin Krugman)認為,此次不會重演1980年代停滯性膨脹的後塵。

  的確,此次通膨的四大推手:油價、糧食、工資、供應鏈,前兩項和俄烏戰爭有關,一旦戰事有解,油價將率先回落,糧價受限於種植期,會慢一點,但現在是資訊超速流通的年代,任何訊息都快速、放大地反映在金融市場,造成暴起暴落的表現,通膨從現在起1年內落幕是有可能的。

  而這次的全球金融戰,讓俄羅斯經濟倒退10年,今年經濟衰退10%,就算戰事暫停,各國也回不到戰前對俄國的依賴,將逐漸建立「有距離的安全網」,意味著更穩固的能源及供應鏈。這不限於對俄國,供應鏈更加未雨綢繆的,當然是「大到切不斷」的中國,這將是好幾年、十幾年的布局,製造業會有新的面貌,可以預見,分散化、自動化、機器人是趨勢所在。

▍台股-短空長多 首選下檔有撐標的

  俄烏戰事除了牽動能源創新、供應鏈重新布局以外,對台灣更有意義的是,近期美國財政部長葉倫出席國會聽證會,被問到如果中國侵略台灣,她回答「如果中國侵略台灣,美國將對中國實施制裁,就如美國與盟友對俄羅斯的制裁。」

  這項承諾對於台灣的地緣政治風險掛了保險,一方面是威懾中共,另一方面是中共攻台的下檔風險保護。台灣在軍力、科技、金融的地位,對世界局勢的牽動,絕對不亞於烏克蘭,雖然最近外資把台股當作提款機,除了景氣的變化,也有政治的因素,但對於長線投資,有下檔保護的標的,才能被當作長期逢低買進的標的。在通膨傷害需求的衝擊過後,獲利可持續、有競爭力,可以跟上美國創新腳步的台股,必定是優先布局的標的。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財訊雙週刊)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