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蘋果AR眼鏡10年內取代iPhone  
  2021/12/07
林宗輝
瀏覽人次:620
關鍵字:蘋果;AR;VR;iPhone;AR眼鏡;3D;元宇宙;T288;虛擬;台廠;頭戴式裝置
圖片來源:CRIF圖庫

  彭博社科技記者Mark Gurman日前在「Power On」時事通訊中透露,蘋果明年可能會推出一款兼具AR(擴增實境)與VR(虛擬實境)功能的頭戴式裝置,而與過去不同,這次很有機會實現;蘋果爆料王郭明錤也同樣預估,蘋果將在明年第二季推出AR產品。雖然面對傳言,蘋果仍不回應,卻已經引發市場熱議。

不貼元宇宙標籤 庫克僅談AR應用

  過去蘋果重新定義了智慧型手機,但近幾年來,蘋果的產品愈來愈乏善可陳,新一代iPhone 13被評價為最平淡無奇的升級,Macbook等產品方面也因為相容性問題而遭到詬病;AR產品便成為蘋果希望能夠帶給相關市場全新刺激的興奮劑,並期待能帶來如同當初第一代iPhone推出時的革命性影響。

  在幾個月前,當元宇宙字眼出現在市場上時,蘋果執行長庫克就對媒體表示,他不會用元宇宙這樣的名詞,因為這會偏離蘋果想要創造的應用體驗,蘋果只想專注於AR這個應用概念,與一票貼上元宇宙概念股的企業相較之下,蘋果還是選擇走自己的路。

  早在2019年,外媒The Information的報導就曾揭露,在當年10月蘋果的一場內部會議中,負責AR/VR的蘋果副總裁麥克.洛克威爾(Mike Rockwell)向至少1000名蘋果總部員工分享了蘋果AR產品路線圖,以及有關蘋果AR頭戴式顯示器功能細節與發表時程。

  這次的會議非常神祕,與會員工必須在手機鏡頭貼上特殊的QR碼貼紙,以防止拍照。

  當時這場內部會議確定的時程,就是在2022年推出AR頭戴式裝置,外形會類似臉書的Oculus Quest,真正的AR眼鏡則可能會在2023年推出。麥克.洛克威爾在會議中表示,目前蘋果從事AR技術開發的人力超過1200人,其中有數百人直接參與頭戴設備的開發,而負責AR眼鏡的人則是有數十個。「AR眼鏡產品將在10年內取代iPhone」。麥克.洛克威爾等高階主管在會議中發下豪語。

堅持走自己的路 6年前展開測試

  事實上,蘋果早在2015年就一直在以總代號為T288項目上,進行AR的技術探索和構建AR/VR設備的原型。最初的原型使用經過大量修改的HTC Vive頭戴設備,該設備配備了外接攝影頭與PC系統,或背包運算裝置連接。當時媒體還引述其中一位知情人士,「在早期的演示中,配戴該實驗設備的員工可以參加虛擬現實會議,並即時繪製3D圖像,同時仍然可以讓他們查看自己的周圍環境。」

  多方比對下,彭博記者與郭明錤的爆料,讓蘋果在2019年這場內部會議所透露訊息的真實性更上一層樓。雖然蘋果官方對這些報導,一直都是保持曖昧的態度,對於相關產品時程的曝光,更是不承認,也不否認。

  早從數年前開始,幾乎每年都有分析師或供應鏈爆料,指稱蘋果正在設計AR產品,或已經找好相關供應鏈,但每年帶來的都是失望。反觀競爭者如谷歌與微軟推出的AR眼鏡產品,都已經在專業領域擁有相當堅實的應用場景,並且獲得了一定的市場成績;谷歌的AR眼鏡已經推出了第三代,微軟的AR眼鏡HoloLens也已經是第二代產品。

  業界認為,在競爭對手已經推出多代產品,並已經有實際應用的情況下,如果蘋果再沒有動作,恐怕會錯失市場良機。但根據美媒The Information報導,明年推出的蘋果AR頭戴裝置,將採用3顆晶片為1組的方式,其中主晶片是用台積電5奈米製程;3顆晶片都已經來到設計定稿(tape-out)的階段。而通路也透露,蘋果已經和供應鏈以及代工業者達成共識,要為明年的新產品做好準備。

  蘋果已經準備好AR產品應用生態,並在數年前就已確定推出時程,元宇宙議題的火熱,對蘋果而言,乍看之下的確推動了市場對蘋果AR產品的期待度,但從實際布局來看,蘋果並沒有、也無意沾臉書元宇宙的光。

專利、併購不斷 厚植軟硬體技術

  事實上,蘋果對AR技術的投入遠比其他業者更早,在2008年就已經開始布局,至今已經在相關專利方面累積超過900項,並且從2013年開始,收購了十幾家相關的新創業者,在相關生態方面有著相當深厚的耕耘。

  多數專利在於最佳化虛擬的3D物件疊加到真實的景物,同時物體還要能夠與周圍場景進行互動與影響,就好比在三角櫥窗看到商品,AR眼鏡能夠立即在商品周圍顯示規格與價格,甚至跳出虛擬的按鍵,讓你直接下單購買。又或者在開車時,能夠透過AR界面顯示導航路線,同時標示出可能需要小心的物體,比如說小孩或其他小動物,這些都需要高性能的AI運算與3D顯示能力。否則就無法所見即所得,就算慢半拍,體驗也會大打折扣。

  而在併購的新創業者方面,範圍涵蓋硬體零組件與軟體技術,比如2013年收購的Primesense專攻3D感測技術、2015年收購的Linx則是針對頭戴設備的攝影頭技術進行發展,其餘還有針對臉部動作捕捉以及人臉識別技術等,而其中一個比較有趣的併購企業是Flyby Media,這家業者專注於社交軟體的開發,這是否代表蘋果也有意開發自己的社交平台,正面向臉書挑戰,相當值得觀察。

蘋果新品價位 各界預估出現分歧

  想要一步到位,半導體、顯示、軟硬體的整合缺一不可,雖然蘋果乍看之下產品推出時程已經晚了谷歌和微軟許多年,但由於至今仍未有業者成功把AR產品推往消費市場,因此市場仍對蘋果高度期待。

  最後,業界雖對蘋果明年推出AR產品已有共識,但在產品價格方面,還是有相當大的分歧,部分分析師表示,AR產品的價格可能會與現在的iPhone產品相近,可能在3萬元新台幣左右;但彭博認為,蘋果明年推出的AR產品,可能會定位在高階應用,價格可能高達8萬元新台幣以上,這部分意見的不一致,恐怕還是要等到產品實際發布才能知道真相。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財訊雙週刊)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