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英特爾槍口對準台積電的真正盤算  
  2021/08/24
林宗輝
瀏覽人次:736
關鍵字:英特爾;台積電;晶片;半導體;晶圓代工;5奈米;GF;美國;三星
圖片來源:CRIF圖庫

  才剛決定在台積電擴大下單晶片代工的全球半導體龍頭英特爾,近日動作頻頻。7月上旬,英特爾執行長派特基辛格(Pat Gelsinger)在美國知名的政治媒體POLITICO上付費刊登了一篇文章,內容為要求美國應以扶持自有晶片生產技術為優先。一週之後,更傳出英特爾有意以300億美元併購全球第四大晶圓代工廠格羅方德(GlobalFoundries,後稱GF)加速產能擴充。

  今年初,當美國政府提出針對國內半導體產業的補貼計畫構想時,基辛格曾豪氣表示不需要政府的補貼幫助,英特爾可以自己搞定。

兩大咖投資 對英特爾不利

  但在基辛格的投書中,卻明確希望政府把前陣子提到的5年520億美元的半導體產業預算,用以補貼美國自有晶圓技術與產能的發展。這表示他認為美國政府應該把錢放進英特爾口袋裡,而非台積電或三星之類的外國企業。拉進GF組成純美國隊,也被市場視為是英特爾為了爭取政府補貼、拉高籌碼的作法。

  基辛格的投書內容,其實不脫他與前任執行長鮑伯史旺(Bob Swan)都曾公開提過的論調,那就是美國政府不應該依靠外來技術與產能,而是應該優先考慮提升自有的生產技術。尤其台積電與三星大舉投資美國,建設先進製程代工廠,對英特爾來說可能憂大於喜。即使屆時台積電與三星帶進美國的只是次一級的製程,但仍優於英特爾即將推出的新製程。這對其未來的IDM 2.0布局不利,若二者在美國成功建廠量產,對英特爾希望收割美國國內半導體或科技巨頭訂單的布局,可能會帶來負面的影響。

  當然,也有業者認為,純晶圓代工業者從天高地遠的亞洲搬到美國國內,理論上對英特爾的生產規畫其實也有好處,既可降低運輸成本,避免耗損,同時也因為無時差問題,溝通上更直接。

  但英特爾未來對台積電需求最大的是最先進製程,也就是未來的3奈米甚至2奈米,進美國的5奈米產品需求比重較小,畢竟英特爾即將推出的7奈米製程與台積電的5奈米不相上下,重疊性高,威脅恐怕大於助益。這也是基辛格之所以提到,「最先進製程沒進來,不利於美國」的論點,非常可能就是出自於這些前進美國的製程,對英特爾幫助有限。

先進製程超強 台積電很穩

  基辛格執掌英特爾後,也發覺目前處境其實愈走愈艱難。首先,第一季財報公布後,雖然整體營收得以維持,但淨利大減41%。其次,除伺服器產品為了確保市場而大幅砍價,PC市場也面臨極大的競爭,而這競爭不只來自超微(AMD),甚至安謀(Arm)架構也參一咖。在即將推出的Windows 11的改進下,軟體不需要重新編譯就能在安謀平台上執行,X86架構的相容優勢一下子喪失殆盡。

  雖然業界普遍認為英特爾的IDM 2.0方向正確,但短期內的市場困境難以突破,且發展IDM 2.0所需的研發與建廠成本極高,這都為英特爾的前景投下許多變數。基辛格的投書,在某種意義上也等於告訴美國政府,英特爾需要錢來發展美國企業與國家需要的製程技術,同時,也要順便確保英特爾的競爭優勢得以延續。

  那麼台積電究竟會不會因為英特爾的這些動作受到衝擊?業界多認為,對於英特爾在投書中的請求,美國政府未必會有正面的回饋。首先,美國半導體產業,不論是運算架構,或者是製造能力,其實都是走向多樣化。如果英特爾無法確保X86架構的競爭性,還有超微能夠接棒,甚至可以轉而去確保如安謀架構或RISC-V架構在美國本土持續發展。其次,美國對國家整體半導體的政策已經走向明確,台積電、三星也都因為美國政府的要求而承諾要進美國設廠,恐怕也很難會因為英特爾等單一業者的遊說而有所改變。

  對市場影響力而言,台積電也已經強於英特爾,當年超微翻身,安謀架構通吃行動運算領域,甚至打入高性能運算,其實背後都有台積電的先進製程在推波助瀾,甚至翻轉市場。

  但值得注意的是,英特爾同樣也對歐洲多國政府提出以巨額補貼換晶圓廠的要求,德國、荷蘭、比利時甚至義大利都是可能的設廠地點。台積電為確保歐洲客戶,不久前亦宣布歐洲的設廠計畫,同時也要分食補貼大餅。

併購格羅方德 還是有變數

  另外,關於最新的GF收購傳言,目前英特爾仍僅是內部討論階段,還未向GF或阿布達比提收購任何意向。但半導體業界人士認為,英特爾正如火如荼地擴張產能,若3百億美元能拿到9座晶圓廠,其實可以大幅加快其晶圓代工事業布局。同時,GF也擁有極深的晶圓代工經驗,這對於在晶圓代工產業仍屬新手的英特爾而言,仍有相當大的幫助。

  其次,GF擁有FDS-OI、GaN以及SiN等汽車與功放應用重要的製程,可與英特爾本身所具備邏輯生產能力達成互補,對其IDM 2.0業務布局也有正面的幫助。

  不過,目前GF有不少與英特爾存在競爭關係的客戶,未來隨著英特爾收購,可能就會把訂單移往其他晶圓代工廠;而台積電同樣也計畫在歐美建立晶圓代工廠,這麼一來反而可能增加台積電在當地的客源,英特爾若貿然出手,反而可能讓台積電甚至三星拿到好處。

  業界認為,英特爾收購GF的議題仍存在相當多的變數。帳面上來看,GF可以補足相當多英特爾需要的代工技術與服務經驗;但即使成功收購,對台積電也未必有負面影響,反而可能成為拖累英特爾發展的包袱,但仍待後續英特爾動作才能判斷進一步發展。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財訊雙週刊)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