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決勝Bank 3.0新時代 手機左右商機  
  2021/06/01
涂憶君
瀏覽人次:838
關鍵字:Bank 3.0;數位轉型;手機;銀行;純網銀;金管會;消費金融;玉山銀行
圖片來源:CRIF圖庫

  2021年1月,台灣第一家純網銀─樂天國際銀行開台,2月,金管會再對連線銀行(LINE Bank)發出第二張純網銀執照,加上電子支付業者將搶做「微銀行」,金融服務不再只是傳統銀行的專利,民營銀行必須跟著「手機即銀行」的趨勢推動數位轉型。

  新銀行開放30年來,銀行從過去大力開展實體分行,到近年金融科技(FinTech)興起,對內不只有機會讓笨重的資料庫與系統「瘦核」,對外也能添加金融使用場域。但聽起來空泛的「數位轉型」,為什麼就屬民營銀行最趨之若鶩?玉山銀行董事長黃男州直指,這是未來競爭「消費金融」的不二法門。

猛攻消金 銀行表裡表外都轉型

  黃男州回憶,1991年的新銀行開放,帶動銀行消費金融業務蓬勃成長,舉凡房地產、信貸、信用卡業務都迎來前所未有的新榮景。在此之前,是公股銀行以企業金融為主的天下,人員配置也較為精簡;而新銀行切入的,就是公股行庫過去忽略的消費金融客群。

  先從內部系統來說,透過資訊系統轉型,才有機會增進服務品質。1992年改制商業銀行,1994年就做起變革管理的中國信託商業銀行,就是許多業界高層印象深刻的範例。

  中信金控顧問王正新指出,改制後的中國信託商業銀行是業界規模較小的,當時內部先設定要超越三商銀;1994年碰上系統大當機,中信金控前董事長辜濂松在一次午餐會上被人當面提及此事,大受刺激,便仿效當時西方銀行商業流程管理(BPM)的流程再造,大力投資資訊科技,同時透過同業中最早推行信用卡的優勢,成功吸引消費金融端的客戶,如今已是台灣銀行業信用卡發行量最多的銀行。

  玉山金控也在2009年領先市場成立了台灣銀行業的人工智慧(AI)部門,2015年再成立金融數位處,近期最被市場談及的,就是玉山銀行成為台灣第一家自製核心系統的銀行。

  「花了4年多籌備,歷經一年多新、舊系統平行運作,新核心系統足以因應過去銀行較不容易碰到的瞬間大量交易。」黃男州2020年宣布這項無縫接軌的「換核」成就,再對照部分民營銀行換核碰上的災情,可見其困難性。

  同一時間,銀行外部的數位進程也未停下腳步。金管會的數據顯示,從2014年年底陸續開辦數位存款帳戶至今,每年增加的戶數持續成長,而光是2020年,就新增了3百多萬戶的數位存款帳戶,帶動台灣整體數位存款帳戶數來到646萬戶,而當純網銀陸續開業,未來數位帳戶開戶的成長力有機會更加強勁。

  「年輕人都不來實體銀行了,我們必須穿著西裝改西裝,透過網銀大量吸引數位原住民。」目前擁有逾236萬戶、穩居銀行業最多數位存款帳戶數的台新銀行總經理尚瑞強曾如此表示。

場景金融 未來下一個數位戰場

  當銀行業的虛實整合愈臻成熟,下一步又會是什麼?王正新指出,是要打破生活和金融場景過往涇渭分明的邊界。因此,銀行的場景必須出現改變,從過去純金融運用,到如今透過百貨公司、電子商務都能見到金融使用的場域。黃男州也說:「過去是以分行為主體的Bank 1.0,現在是『手機就是銀行』的Bank 3.0;未來金融業移民到數位領域則是4.0,這不會是破壞式創新,但卻是不斷改善和進化的過程。」

  黃男州比喻,新銀行的第一個10年是「初賽」,銀行、保險、證券等對客戶的分業競爭百家爭鳴,進到2001年則是金控陸續成立的「決賽」;或許,未來數位轉型的浪潮,將是銀行業證明自身價值的延長賽。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財訊雙週刊)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