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2精準1超快 打造服務業願景  
  2020/12/08
陳碧芬
瀏覽人次:958
關鍵字:5000大企業排名;服務業;智慧零售;電商;AI;跨境銷售;國際化
工商時報與中華徵信所共同舉辦的《名家論壇》第五場座談11月25日舉行,左起為工商時報總編輯 梁寶華、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主任 連勇智、商研院數位創新系統服務中心主任 范慧宜、東森購物電子商務執行長 楊俊元、
中華徵信所總編輯 劉任。圖/顏謙隆

  服務業為台灣創造豐沛的就業機會,但也因為服務業的多元與分散,同時面對台灣有限的內需市場,根據CRIF中華徵信所「5000大企業排名」統計,相對於台灣製造業在1970年代已經蓬勃發展,台灣服務業的發展較為遲緩,政府「三業四化」政策的一部份,著重推動服務業的科技化及國際化,勾勒服務業的亮麗明天。

  工商時報總編輯梁寶華指出,原正逐漸上軌道的台灣服務業,遇上了2020年最困難的一年,新冠疫情改變了很多事,所幸業者堅持毅力直到戰「疫」的最後一刻。「欣見服務的熱情還在,但很多事情發生就回不來了,業者要更懂得運用科技和大數據,發揮智慧零售的真本事!」

  今(2020)年是《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第50週年,編制機構CRIF中華徵信所與工商時報共同舉辦《名家論壇》系列座談,【服務業立足台灣、擁抱全球的總部發展構圖】為第五場,由工商時報總編輯梁寶華主持,邀請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主任連勇智,商業發展研究院數位創新系統服務中心主任范慧宜,東森購物電子商務執行長楊俊元共同探討產業現況,CRIF中華徵信所總編輯劉任為服務業發展50年提出摘要報告。

  劉任指出,台灣服務業奠基於1980年代的汽車買賣業,1990年代的金融業鬆綁帶給服務業新的出發,2000年資訊服務業興起,與製造業形成軟硬整合的綜效,近10年來,台灣強調精緻服務業,同時大型零售業也開始布局新零售,零售百貨在市場極度飽和下,業者仍能提出許多零售創新實例,「智慧零售」成為服務業的新核心關鍵。

  「業者發展智慧零售要到二個精準、一個超快」,劉任說,無論是線上電商/線下實體,業者都應做到:1、精準大數據,2、精準行銷,3、超快物流,這個思維即使擴展到國際市場,還是能為服務業做好完善的業務開展。

連勇智:善用AI 一起走向國際市場

台灣大學國際企業系主任 連勇智。圖/顏謙隆

  台灣服務業占台灣GDP比重非常高,但從5000大企業排名來看,服務業的整體成長並不盡理想,可能因素之一是我們服務業過去的發展較多伴隨著製造業,消費零售服務部份,實體之外也已發展出線上銷售,卻都面臨市場規模不夠大的挑戰。

  零售服務的線上購物/線下實體經常處於「重分配」,每有危機來臨,市場就發生一次重分配,今年的疫情就是一例,服務業需要更宏偉的發展目標,方能跳脫你爭我奪的困境,像服務業國際化、服務出口多樣化,總之,走向國際市場是重要的構思方向。

  政府政策上推動服務業國際化,線上搭著商品出海,相對上比實體商店海外設點容易,業者可善用商研院搜集的市場資料庫、客群數據分析,事前研究海外市場、降低進入門檻,多運用智慧AI,是現在服務業走向海外的可用工具。

  台灣對國際化的想像向來以商品貿易為主,政策上亦多討論商品貿易的促進,個人建議多談談服務貿易,韓、日業者把電商廣布到東南亞,同時可以整體輸出國家形象,新加坡招商局邀請台灣牛肉麵,作月子中心到當地發展,都是服務出口多樣化的案例,服務業能給年輕世代機會,若有國際市場規模的加持,更有助於服務業以台灣為總部的宏大目標。服務業要有企圖心,要能一起走到國外!

  此外,政府可遊說國際服務業走進台灣、商業模式落地,也是服務業國際化的可行之一,一方面讓台灣本地小微業者有國際典範的參考,學習在服務中蘊含文化、跨越語言;另方面,有進者可導向結合地方創生,為鄉鎮聚落開創高質化觀光,會是智慧服務的新發展。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