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美聯社
蘋果4月30日公布的最新財報顯示主力產品iPhone上季銷售下滑7%,路透熱點透視專欄作者Robert Cyran認為,新冠疫情可能讓蘋果受到一些皮肉傷,但公司營運應仍將反彈。蘋果沒有對本季財測提出指引,Cyran預期iPhone本季的銷售會比上季更糟;新冠疫情為個人與社會經濟帶來的打擊,使得目前iPhone的地位由「必須擁有」變成「可以等等」。
一個在中國大陸製造、運送到世界各地、消費者到零售門市購買的產品,在全球疫情嚴重接連流行的情況下,賣得不好一點也不令人意外。iPhone銷售下滑是蘋果上季營收只能年增微微1%的主因。失之東隅,收之桑榆。
人們禁足在家買不了iPhone但增加訂用蘋果的服務。應用程式、遊戲和音樂等服務類門的營收上升,年增17%,且貢獻公司整體營收的比率由去年同期的20%,成長到23%。 4月推出的iPhone平價SE新機或許對iPhone銷售有所幫助,但只要門市據點繼續關閉,加上智慧手機市場本就飽和,手機的需求可能要幾個月甚或幾季,才能見反彈。跟臉書、Google等其他科技競爭者相比,蘋果因應疫情的韌性相對不如他們,因為蘋果營收更依賴中國市場,更大程度經由實體店舖銷售。不過蘋果的長處在於消費者對手機的需求只是延遲,Cyran認為,蘋果稍後預計推出的5G iPhone新機還是會激發消費者的換機慾望。然而,在臉書上沒有排程託播的廣告,走了就是永遠消失。
正因為各有優勢劣勢,蘋果、臉書、Google這三支股票表現相似,今年到目前為止,都是微幅下跌。Cyran說,蘋果過去5年為股東帶來三倍於標普500指數的報酬,以此實力,雖然現在被新冠病毒打得鼻青臉腫,相信將可起身再戰。
※本文由經濟日報網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