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RIF圖庫
全球搶藥,供需失衡的結果,國際原料藥的漲幅已經上看30%。台灣哪一家廠商可以搶下這龐大轉單商機?3月11日,世界衛生組織(WHO)宣布武漢肺炎疫情正式進入全球大流行的狀態。
這一場始料未及的超級病毒,打得全球股市七葷八素,各國政府與WHO都希望能在最短時間內,研發出新藥或者疫苗對抗武漢肺炎。但從國內外學者的分析指出,從過往伊波拉病毒(Ebola)、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到中東呼吸症候群(MERS)的經驗來看,最快可能都要超過一年才有機會。
如今疫情問題未解之前,市場再傳噩耗,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FDA)示警,原料藥恐怕出現缺貨斷鏈。
認證期一年以上 轉單效應言之過早 由於中國為全球最大原料藥供應國,生產多達370種基本原料藥,其中維生素和抗生素成分更是全球第一,但至今中國復工狀況尚未明朗,導致中國原料供應出現斷鏈的情況。同一時間,世界主要學名藥供應國的印度又限制26種原料藥出口,立刻導致全球原料藥供需失衡。
市場上的資金永遠是最為敏感,在全球搶藥、供需失衡下,國際原料藥漲幅已上看30%。台灣則全面跟進原料藥缺貨題材,神隆、中化生、台耀、台康生技、永日、展旺、旭富等相關原料藥廠商,在市場期待轉單效應下,股價表現接棒演出。 雖然這是一個真題材,但能否如市場期盼的出現轉單效應?一位關注生技產業的法人搖頭指出,藥廠的供應鏈模式,和一般電子或其他消費性產品完全不同,想立即出現轉單效應是不可能的。原則上,藥廠想成為新供應鏈的一環,必須經過一年以上的認證期,還牽扯到個別國際大藥廠的不同情況。
美國經濟安全委員會在去年7月舉行的聽證會曾示警,
美國國內的抗生素中,97%來自中國進口;所有美國使用的原料藥,也有高達80%依賴進口,大部分從中國和印度兩地進口。止痛藥、抗生素恐斷貨 台廠實質受惠少
根據衛福部統計,
台灣原料藥的最大進口也是中國,占了總量的35%。這意味著,全球原料藥幾乎都掌控在中國和印度之手,這時談台廠有機會爭取轉單,實在是不太可能。
就連原料藥大廠神隆都在第一時間出面指出,因為疫情產生斷鏈而產生轉單效應的關聯性太低。由於這一次缺貨主要是普拿疼、抗生素等的原料藥成分,神隆則是以各種癌症用藥為主的原料藥,基本上不太可能出現轉單效應,也不至於出現缺貨斷料。
中信證投顧報告指出,台灣原料藥廠商有切入抗生素原料藥的廠商少之又少。而印度政府限制出口的抗生素中,Chloramphenicol、Erythromycin、Neomycin、Clindamycin 與Ornidazole為一、二線抗生素用藥,國內原料藥廠原料和中間體有相當比率來自中國廠商,實質受惠的可能性不高。
印度廠退出美國 展旺有望接收甜頭
法人也補充說,這一波
原料藥廠旭富股價大漲,和原料藥缺貨恐無實質關聯,因為旭富並非以止痛藥、抗生素為主,倒是和防疫概念股搭上線。旭富產品之一的Hydroxychloroquine sulfate,是抗瘧疾藥物的原料藥,而這部分去年的年營收為2.4億元,占總營收比重為10%左右。偏偏中國政府曾宣布,抗瘧疾的藥物Chloroquine Phosphate,可能對武漢肺炎有療效,因此讓市場特別關注旭富。
另外,根據統一投顧報告指出,轉單機會較大可能是展旺,主要是因培南類抗生素原料藥(美洛培南)無菌製程難度高,原料藥供應商之一的印度廠Hospira Orchid未能符合美國食品藥品管理局,被迫退出美國市場,造成供給短缺。同時,展旺近期獲得新客戶的美洛培南訂單,由此推測,在印度廠商退出下,展旺有可能接下美洛培南原料藥與針劑供應商的大轉單。
最後還是提醒投資人,別因為聽到原料藥缺貨斷鏈的訊息,就以為會帶動台灣廠商的轉單潮,進而投機搶短這些華而不實的題材,一切還是要了解各家廠商與實際狀況,才不會受害。
(本文獲授權轉載自財訊雙週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