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張超群:政府當後盾 強化基礎環境  
  2020/12/08
陳碧芬
瀏覽人次:809
關鍵字:台積電;半導體;IC產業;AI;AIoT;台灣;美中科技戰;綠電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副所長 張超群。圖/顏謙隆

  工研院預估202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將達4,260億美元,台灣半導體產業相當卓越,預估2020年台灣IC產業總產值將保持全球第二,台積電超強的研發與產製能力早已領先全世界,政府沒有插手的空間,半導體產業未來在台灣應該會持續蓬勃發展。

  然而,基於摩爾定律的技術發展極限,半導體業該如何繼續發展才能因應未來10年,20年的需求?政府應在此時此刻,從基礎環境精進展現支持,包括人才、土地、水電供應,或環保法規的調適,例如IC設計依賴腦力人才,但其它領域的人才也是需要,現在科技業大量運用綠電,需要綠電相關人才,政府在這些基礎設施強化,必能讓半導體產業能在台灣成長茁壯。

  另一方面,擴大半導體的應用層面,也是促成半導體產業未來1、20年繼續成長的應有規劃,拿最近非常熱門的人工智慧來看,台灣有機會生產適用於各種AI的晶片,半導體產業界未來10年看好AIoT(AI+IoT)應用市場,台灣可做到符合國際標準及國際應用的強項:運用我國半導體產業群聚優勢持續研發最先進的技術,同時掌握國際主流應用趨勢,以支援全球電子系統應用業者。

  半導體可在某些特殊應用的場域試驗,當中的應用一旦在台灣成熟之後,也許能透過系統整合或整廠輸出的方式,把應用經驗擴散到國外,國外一旦大量採用,將進一步提升相關半導體的需求,那反過來也會帶動台灣產業的升級。

  基於美中科技戰火的延燒,台灣面對美中雙方的態度要保有彈性,未來美中戰略科研自主創新將陣營分明,台灣要成為雙方自主創新不可或缺成員。而下世代科研布局中,全球區域生態各具特色,台灣應積極參與下世代科研生態,發揮台灣優勢與互補角色。

(工研院產業科技國際策略發展所副所長 張超群口述,陳碧芬整理)

※本文由工商時報授權刊載,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