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身為台灣老字號的商業徵信公司─中華徵信所,在跨國企業CRIF併購進駐後,展開企業改造最難的數位轉型,公司招牌看似只在前面加上「CRIF」新LOGO,實際上經營團隊、業務商模、員工技能、公司文化全都有了新樣子,甚至競爭對手都換成了軟體業大咖。三年前和國外買主一起空降的CRIF中華徵信所總經理郭曉薇在專訪中強調,現在請把CRIF中華徵信所定位為金融科技公司!這家再傳統不過的台灣在地公司,如何擁抱數位、華麗轉身大步邁向國際?以下是專訪紀要:
從冠上CRIF起就進行數位轉型
問:中華徵信所變身為「CRIF中華徵信所」迄今剛好滿三年,都是在妳帶領下進行,妳最大感受是什麼?答:義大利CRIF集團是在2016年9月正式收購中華徵信所,在此之前,中華徵信所已累積近百萬筆的企業信用資料,CRIF是以「金融科技」公司的定位前進亞洲、包括台灣,中華徵信所無異於是從傳產業/傳媒業進化到科技業/金融業,兩者間的差異很大、很大。
雖然大家同屬於商業資訊領域,在收購之前,台灣市場沒有人認識CRIF,不理解歐洲的市況,公司總部位址是義大利波隆那山居,充滿了歐洲百年家族的神祕,實際上它是全球前四大商業資訊公司,是在歐洲銀行信貸資訊領域的領導供應商、列屬全球金融軟體公司百強(FinTech 100)行列,為了轉型企業已持續30年在歐亞進行整合、收購。現在大家都在說數位轉型,CRIF早已在進行了。
對中華徵信所原有團隊來說,這是很大的改變,雖然原先的客戶對象範圍多達150餘國,CRIF進來後,是真正要從提升國際視野來強化全球服務,現在CRIF中華徵信所是跨國公司的成員,要有集團的企業文化共識,日常溝通需要英文,IT系統與新加坡共同運作,新產品學習都是從國外導入,連出門拜訪企業客戶,一起行動的工程師都來自國際,我必須說,冠上「CRIF」的中華徵信所,從第一刻起就是在進行數位轉型,整個團隊都很投入,Good timing & action。
我們過去頂多在市場上競爭資訊的速度、商情的insight,現在我們的競爭對手很明確,是IBM、是e-Spirit、是敦揚科技,但我們有龐大資料庫、手上有實際數據一直在跑,這比競爭對手空有系統,來的更有優勢。
躍升為大中華平臺的領頭羊問:妳剛結束總部的年度會議回台,可否分享CRIF集團的最新全球市場佈局策略,對台灣的期待?
答:CRIF集團的「總指揮」在義大利,包括技術研發團隊、全球業務協調等,單看全球子公司的網站已完成統一格式,就是進化全自動化平臺及電腦化系統全球管理的成果。
「Openness」是CRIF集團的核心價值,2018年第四季在歐盟市場取得開放銀行信用評分執照AISP,積極透過企業收購已經取得31個國家的相關服務。CRIF集團這幾年積極收購越南、菲律賓、新加坡的資訊供應商,2019年已完成在亞洲90%的收購,目前正進入資源深化綜效的階段。
業績持續成長的台灣,很適合發展新產品和技術輸出,三年來的努力已躍升為大中華平臺的領頭羊,且掌握到供應鏈重整的全新商機,2020年可望有明確的展現,能開始扮演像新加坡的技術輸出角色,為CRIF緊抓住未來五年的亞洲市場新生態。
資料來源:中華徵信所製圖/整理
問:CRIF為中華徵信所注入的金融科技魂,在業務上有什麼差別?
答:CRIF中華徵信所現在是「徵信科技」(CredTech)的落實者,我們善用「徵信科技」為徵信產業帶來創新,採用運用大數據分析的全方位自動化決策解決方案,實際每秒可處理的筆數為1,200筆案件,能產出更細微、可參考性的風險評分,直接與銀行/金融機構現有的內部徵授信審查系統相容,大大縮短了徵審流程和做決策的時間,現在能進一步兼顧風險與獲利,把數據分析提供決策者制定的年度業績目標和各項KPI,或是在政策發布之前先做模擬測試,先行確定可達到的預期目標。
為了讓CRIF導入的AI系統能更在地化,我們台灣團隊會向本地的大學、研究機構找尋產學合作,像政大、資策會等都讓創新系統更懂台灣客戶的特性,也能提供本地合規認定、分析觀點給企業,讓科技真正幫助企業的營運和績效,提升整體產業鏈的價值。問:CRIF中華徵信所進行轉型已略見成果,妳認為,最關鍵點是什麼?
答:轉型最關鍵在於「投資」,台灣企業最搞不懂是「該投資什麼?」、「投資XXX對不對?」,CRIF的經營核心是「大數據+AI」,總部有已開發的技術平臺轉進台灣,讓台灣的大數據資料庫活用起來,對台灣的投資不會只在硬體設備,還包括員工上課、員工職能改造、客戶體驗升級,創造整體市場前進的空間,這是很不一樣的數位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