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CRIF資料庫
【受訪者小檔案】 姓 名:駱姿蓓 任職公司:聚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職 稱:行政管理處協理 經 歷:聚積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財務部經理、元大京華證券承銷部經理/財顧 |
訪談當日,駱姿蓓協理神采奕奕地出現,「剛剛才完填主管機關OTC問卷。」目前擔任聚積科技行政管理處協理的她,在財務範疇中負責包括公司資金規劃、遠期外匯、徵信授信、公司治理、股務、員工獎勵制度規畫制定等。成立20年的聚積科技,為一家具國際競爭力的發光二極體驅動晶片設計公司,這次很高興訪問到於其中擔任要職的駱姿蓓協理,她親切地和我們分享從券商到業界的發展經歷,以及做研究、追根究底,與公司一同保持高度保持競爭力的秘方。
追根究柢的精神
不怕問人 初生之犢快速成長
談起過去經歷,駱協理表示,「我的經歷是很特別的。」因為一般承銷人員歷程,多為從承銷部IPO做起,再到SPO轉至財顧,「但我卻是倒著走,當時已做過財顧,後主動要求轉至IPO或SPO,大家都覺得很驚訝,但我就是想讓基礎紮實、把事情弄懂。」駱協理在專業領域上,落實追根究底的求知精神。
這樣的研究精神,駱協理在求學時期就已具備。她提到過去研究所一年級時,在指導教授的推薦下到券商實習、負責研究庫藏股,「當時庫藏股在台灣還是最新的議題《註1》,知道的人還很少,那時候蒐集國內外資料,不懂的就打電話問主管機關、證期局,後來連碩士論文,也是研究庫藏股《註2》。」
《註1》【89年庫藏股證交法28-2條上市櫃辦法】
《註2》駱姿蓓 碩士論文「我國庫藏股制度與股價之實證研究-以上市公司為例」民國89年
當時身為實習生、新人的她,已要向客戶財務主管高層簡報,駱協理直爽笑說:「當然也是會怕的。」她表示,和前輩們一起拜訪客戶、一起研讀專案資料,她會再歸納、整理、分析後,向上市櫃的大公司財務主管們做簡報,提出資金規劃的建議、公司理財的最適資本結構。例如,若公司籌資需求,就要分析採用不同財務工具時,對財務比率、對資金的影響,還要建立模型。
雖然還是個實習生,但駱協理認真的工作態度與優秀的成績,讓她在元大京華整併後,被破格錄取為正式員工,後來服務於財顧部門時,也參與上市集團企業的合併、分割等併購案件。歷經券商承銷業務、財務顧問等歷練、並在券商服務七年後,才開始與聚積科技的緣分。
工作是長久的 累積人際資源
互相支援、長遠合作 關於承銷商財務顧問中的併購媒合交易,一般人感到好奇的是,如交易雙方認識時,何時會需要承銷商搓合? 駱協理解釋:「承銷商搓合時,很多案例,其實交易雙方早就己經認識,但有時礙於情面,有些話不好說出口,雙方不見得能就現實層面好好溝通,這時我們就會用不同方式接觸、探聽雙方需求,從併購專業的角度切入、像是財務比率、實際效益,反而比較容易協助雙方達成共識,促成交易。」
「承銷商做久了,彼此價值觀相近契合的客戶,也逐漸變成朋友。」她接著分享,「當客戶變成朋友時,就是取得門票、有報價的機會,至於是否成交就不一定了,畢竟大家都是替公司做事,最後還是看價格和公司考量因素」。駱協理一語道出業務人員的難為之處。
憑藉多年的積累,駱協理在券商長官推薦下,從券商來到聚積科技,一路服務直到現在。駱協理提到,「多年前剛到業界時,有很多新事物要學習,在承銷商時期的客戶朋友,在產業界都是自己的前輩,遇到不懂的事,就有前輩可以請教;別人如果有問題,像是IPO、SPO、庫藏股等,也會來與我交換意見」。
累積競爭力 做出自我價值 對現在的工作者,駱協理鼓勵道,「現在和以前不同,現在資訊上網都找的到,不懂的地方,可以上網搜尋資料或是問人,問起來就是自己的資產。」她殷切地提醒,「要保持競爭力,不論是在哪個領域,要想辦法做出自己的價值」。
如今的我們身處知識開放的時代,知識折舊也很快,但同時,世界就是一座寶藏庫、源源不絕,自己要懂得汲取。無論職場年資多久,都是要與時俱進,點點滴滴累積,才能保有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