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CRIF
【受訪者小檔案】 受訪者:上市電子公司會計主管 財會處邱經理 經 歷:查帳員、會計主管、執業會計師 |
來自純樸彰化小鎮的邱經理,目前在上市電子公司擔任財會處經理、也是公司的會計主管;不同於一般的會計主管,邱經理是工科背景,自明志工專畢業後,插班大學經濟系、攻讀財金研究所,做過金融業,也曾在會計師事務所服務,中間還曾經做過執業會計師,一路發展到擔任上市公司的會計主管。這次很高興訪問到邱經理,與我們分享他跨領域、非直線發展的會計主管經歷與心得。
理工邏輯思考背景
跨出金融業 心態歸零
邱經理分享,由於是理工背景出身,受益於數理課程訓練,培養了良好的邏輯思考能力,他舉例,「像是微積分,雖然平常用不到,但能訓練邏輯思維,這是很重要的能力,可以運用在後來的工作上。」
初入職場,邱經理曾於金融業服務四年,擔任企金人員,在金融業時,他了解產業界是他未來發展的方向。由於當時沒有會計背景,所以他決定先到會計師事務所,從查帳員開始,補足會計專業。 後來民國92年轉到貿易公司擔任出納、會計,磨練基礎功。
向邱經理請教,以當時的學經歷,要到貿易公司從基層出納會計做起,心態如何調適?他表示「認清現況,心態歸零、從基礎開始,有目標地去學習,自然不會覺得可惜。」
職場歷練
製造業成本會計打基礎
後來進入製造業,邱經理擔任成本會計,在製造業的六年期間,其中二年擔任重要的副手;他更解釋成本會計的意義,簡單來說就是料工費如何直接歸屬,以及有系統、合理分攤至各產品,他進一步說明,「以製造費用分攤,有採機器小時、人工小時等不同基礎方式,必須依照製造流程來判斷採用何種分擔基礎,若是有做過製造業的成本會計,歷練過1、2家公司,就能比較分攤方式是否合理。」
邱經理認為,在產業界,從事會計人員最好能在製造業的成本會計職歷練過,這會是很大的加分;而財會人員的同質性較高,若是走純財務,發展可能會受限 ,走到高階財會主管階層,有會計專業可以多些機會。」
邱經理補充說,在製造業服務這段期間,他考取了會計師執照,他不諱言地說,「因為自己算是半路出家、非正統會計科班出身,擁有會計師身分,在面對會計師或是公司主管老闆溝通時,更有專業性。」 當時他利用下班及例假日的時間準備會計師考試,用了二年的時間,按照自己規劃的步驟順利考上會計師。
不自我設限
規劃階段性目標
回想二十多年來的工作經歷與心路歷程,邱經理與分享以下關鍵心得:
- 一定要對人生有規劃、對自己有期許,同時要付諸行動以及自我學習。
- 對於財會人員,可將「會計主管」作為階段性目標,看自己還缺少哪些條件,有缺的要趕快補足。若想在財會領域發展,最好要在公開發行公司歷練過,以便熟悉法令規範、內稽內控流程。
此外,貴人有時會影響職涯走向;當時因為一位會計師的建議,而努力考取會計師,邱經理認為這對他後來擔任會計主管有很大幫助。最後,邱經理鼓勵,
「或許有人現在的發展,沒有他們自己預想中順利,但千萬不要自覺不如人,不要自我設限,一定要自我成長。」 像他是半路出家的會計主管,但一路努力進取補足條件,「只要對自己有規劃、有期許,知道自已在做什麼,就能逐漸完整屬於自己的職涯拼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