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題列表】


新興產業「秘銀」與新星副總  
  2019/01/15
蕭綱玉
瀏覽人次:1787
關鍵字:祕銀科技、區塊鏈、虛擬貨幣、不確定性、熊市

【受訪者小檔案】
 姓 名:Wilson Huang
 任 職:秘銀科技 Mithril HQ
 職 稱:VP of Product & Engineering
 年 齡:26歲

  帽T、牛仔褲、Airforce,大學生般的穿著將近十年未變,他是Wilson,年僅26歲就做為虛擬貨幣企業的高階主管,對自己要求甚高的他,求學時期換了三所大學,只為找尋自己熱愛的領域。此次邀請到年輕、勇於追求實踐的他,分享他在新興產業裡的經驗與想法。

接觸區塊鏈、虛擬貨幣的契機

  「大三、大四那時候的生活比較拮据,其實從大二開始我就有參加學校的證券研究社」Wilson說,「除了對投資本身有興趣之外,過去也喜歡用遊戲或是網路賺錢。」然而研究股票初期並不順遂,開戶等等複雜手續讓Wilson感到麻煩。輾轉在網路上看到與「BitCoin」有關的資訊,他最初對於虛擬貨幣的印象是跟股票很像,好像跟自己讀書背景(台大資工)有些關係。因此Wilson開始鑽研區塊鏈、虛擬貨幣,即使當時在台灣根本鮮為人知,但Wilson不怕沒有前人的足跡,更樂於作為新興領域的先鋒,而後研究所也是以此為論文主題與研究方向。

  快畢業時,有了個機緣透過指導教授認識了Kevin學長─「17直播」的技術長,Kevin對Wilson拋出了一句「欸,黃立成想要挖礦欸,你有沒有興趣?」當時因為部落格以及新聞報導,已經略有名氣的Wilson,被相中後便帶著團隊、夥伴前往尋求合作,經過鉅細靡遺的討論,覺得過往的操作方式必須求變,因此開始發展了虛擬貨幣的ICO與社群媒體,也就是現在的社交挖擴、Lit,以及秘銀。

忍受不確定性的年輕特質

  Wilson對於這個新興領域發展的人材,需具備何種特質侃侃而談,「這個領域需要沒有被層層價值觀與經驗束縛著的年輕人。不是單指年紀很輕,而是思想要比較具有彈性,且能夠忍受不確定性的人,包含腳步一慢就可能會被取代的不確定性、工時的不確定性等。」因為這個領域的東西每天都在不停變化,每天可能都要做不同的事情,並非像較為傳統的企業或是職位,只要做一些Routine交辦事項。除此之外,Wilson強調,「發現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一定是必備的能力。快速學習的能力與邏輯思考也是不可或缺,最好還要一些技術背景。」

  而被問到因為年紀、經歷較輕,在公司但任重職是否而有所不便或吃虧?Wilson回答,「其實我帶人的樣子,跟我平常私下的樣子差不多。跟一般上班一樣,我們會對事情進行討論,名列一些目標以及代辦事項在分頭執行,若我提出來的東西很瞎也會有人糾正我,而我也很開心一些職場前輩與我討論。」作為一個四十人公司的副總,面對年紀較長或資歷較深的下屬的確有些不習慣,角色的拿捏真的很難,但Wilson說:「他們會與我討論也會提出不同的看法,他們不會故意挑戰與為難我,我也會虛心接受他們的專業判斷與建議,我很喜歡這種感覺,希望這樣開放的公司文化,能讓公司越來越好。」

  而針對虛擬貨幣在台灣的發展,Wilson表示台灣對於虛擬貨幣的法規較為模糊且較慢,不像中國、美國、日本等大國要發展虛擬貨幣可能需要證照或直接禁止,「因此很多事情在台灣的環境下是可以先衝的,但同時也會有風險。」他更提到,台灣的人才非常優秀,是個適合發跡以及組成團隊的地區。

  另一面,Wilson認為台灣目前沒有比較明顯的缺點或劣勢,「真要說的話是詐騙橫行以及不正確的媒體報導吧,這些會讓一般的民眾對虛擬貨幣的印象變差甚至汙名化。」在向大眾推廣時容易受到排斥,導致難以普及。

面對「熊市」的建議與2019展望

  「面對熊市沒有什麼具體的解套方式,只能Hold住…」Wilson說道,但他認為「熊市」與「牛市」是週期性的,可能一年一次也可能幾年一個循環,「若投資者是以正確且健康的態度觀念進行投資,而不是傾家蕩產的拿老命去拚的話,就先放著等待「牛市」的來臨。」就像Wilson說的,在這低迷的時期,是個適合學習技術、真正了解這方面的知識,以及累積領域的人脈等的好時間。

  而關於2019的展望,「首先,我希望團隊能活著。」Wilson與訪者相視而笑,他也提到希望大眾能夠過秘銀得到更多與區塊鏈相關的正確知識,最後Wilson對自己的期許也非常令人印象深刻。「從0到1,從1到10這方面我很擅長,但從2到40甚至40到100這一塊我要學的還很多,我也希望能在2019有更好的表現。」

     
Copyright© CHINA CREDIT INFORMATION SERVICE, LTD.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