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華新麗華官網
由於碳管理需求迫在眉睫,華新麗華台灣廠區全數導入碳盤查制度,同時積極布局綠色產品與原料開發等減碳領域,不僅電纜朝輕量化減碳、投入研發人數與費用創五年新高,在ESG環境永續與社會公益面,分別落實在海內外廠區單位總用水量下降、贊助偏鄉教育環境與設備,讓學童在華新麗華的栽培下,未來成就他人回饋鄉里。
▍傳產轉型輕量化減碳 研發人數費用創五年新高
2021年華新麗華在智能製造人才培育、產品減碳高價化、研發人力及費用三管齊下,推動傳統產業加速轉型。旗下不銹鋼事業群成立智能製造推動辦公室藉由自動化專案,朝3A目標邁進即自動生產(Auto mation of Production)、自動派工(Automation of Dispatching)、自動搬運(Automation of Transportation)三項,以因應市場變化快速、勞動力減少等各項趨勢和議題。同時為滿足產品客製化需求,華新麗華投入近五年最高的1.9億元研發費用、182名研發人才創新研究(見下圖),例如:響應政府低碳政策發展,開發離岸風機用電纜線組,使用低煙無鹵材料並通過耐低溫與耐扭轉測試;港機電纜輕量化(減少碳排材料):藉由製程結構與材料開發能量提升,使用TPE被覆材料(可回收使用材質),開發輕量化拖鏈電纜產品,電纜減重15%,不僅減少設備作業能耗,同時增進企業營收。
華新麗華近五年研發人數及投入費用
圖片來源:華新麗華官網
▍海內外單位總用水量全面下降 華新麗華產品生產製程設定以雨水回收系統、製程水回收及冷卻循環水等做為節水實際作為;自來水為營運主要用水來源,依據廠區水表記錄,2021年台灣區總用水量為15,644.33百萬公升(單位產品總用水量為16.49),海外廠區總用水量為765.09百萬公升(單位產品總用水量為1.92),相較2020年單位產品用水量分別下降13.81%及1.49%。另外,廠內廢水處理設施妥善處理,定期委外第三方公正實驗機構進行廢水水質檢測。2021年台灣廠區及海外廠區排放總量較2020年下降0.42%,整體來說總水量與廢水排放都呈現下降的趨勢。
▍延續五年贊助 點亮偏鄉教育角落
自2016年華新麗華50週年慶啟動「點亮台灣的角落」五年贊助計畫,幫助台灣北中南東5所國中小學有更完善師資環境與設備,發展具特色體育與音樂教育,以及課輔活動(見下圖),2021年集團決議延續該項資助,包括:花蓮化仁國中、宜蘭大同國小、新竹光武國中、屏東 泰武國小、屏東高士國小,協助開設才藝課程,善盡企業社會公民之責並回饋社會。其具體成效以下為例:2021年化仁國中獲得花蓮棒球聯賽國中硬式組冠軍,及參加能高盃棒球賽,負責開場表演。田徑隊則在花蓮縣全民聯合運動會中榮獲七金,為歷年最佳成績;舞蹈及打擊樂團亦獲得特優表現,華新麗華在ESG落實上不僅期待學童聚焦智育學習,也在藝術運動領域發揮潛能,在未來成為點亮他人的那盞明燈。
▍國內外ESG獲獎肯定
- 連續四年獲「TOP50永續企業獎」
- 連續三年獲「企業永續白金獎」
- 連續五年獲「公司治理評鑑」前5%績優公司
- 二度入列「台灣永續指數」成分股(FTSE4Good TIP Taiwan ESG Index)
資料來源:華新麗華2021永續報告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