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PMG安侯企業管理董事兼執行副總經理 劉彥伯。圖片來源:CRIF
針對美國加速圍堵中國高階製程與半導體發展、中國力求高科技產業自主外銷,供應鏈快速轉移與脆弱性愈趨明顯,KPMG安侯企業管理董事兼執行副總經理劉彥伯日前在CRIF FORUM分析,全球製造業高階主管不僅比過往更加關注「雙重轉型」目標-數位轉型、ESG議題,同時運用BI(Business Information)數據整合方案,讓利害關係人透過參與減碳行動獲取積分,兌換售後服務與其他第三方服務,ESG在未來有減碳與獲利兼顧的新商業模式。
▍疫情衝擊供應鏈管理 92% CEO認同企業ESG目標對客戶正面影響
KPMG《2022全球製造業展望》調查報告顯示,隨COVID-19疫情、氣候變遷、地緣政治等因素衝擊,製造業供應鏈產生了巨大影響,零組件短缺、成本上漲突顯供應鏈管理重要性。為降低供應鏈脆弱、增長業務規模,減輕供應鏈壓力的方法就是監控最上游供應商,以AI預測可能發生嚴重變化、同時也有越來越多企業正考慮使用「區塊鏈」來改善追蹤供應鏈的方式。
而疫情連帶影響全球人力市場,人才對企業忠誠與連結度變淺薄、加上雙薪家庭、育嬰留職停薪影響等因素,讓員工期待更多元與彈性的工作方式,能提供遠端工作的公司對人才來說更具吸引力。調查顯示有84%CEO認為受疫情影響,人才招募比過往更加困難,相反卻促成企業更關注公司治理與社會責任等ESG面向,就有92% CEO認為向利害關係人傳達企業ESG目標,將對客戶關係產生極大的正面影響;67% CEO肯認,其企業總體目標是為利害關係人創造長期價值。
▍碳邊境稅 直接衝擊出口競爭力
供應鏈除將在未來快速重組位移,還得面對碳邊境稅直接衝擊出口競爭力的巨大挑戰。不僅歐洲各國面臨嚴重碳洩漏,例如:經濟體越小越傾向貿易開放的盧森堡、挪威碳洩露率情形越嚴重,歐洲議會在2022年6月通過全球首個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法規,未來企業出口到歐洲市場,都必須購買CBAM憑證,藉此鼓勵非歐盟國家減少排放,並防止碳洩漏風險。
另一方面,不僅加拿大同步研議碳邊境調整制度,針對進口商品來自碳訂價較低或沒有碳定價的國家,需要支付與國內商品相同的碳成本;向加拿大出口商提供退稅,使國內生產商品可和其他來自碳訂價較低或沒有碳定價國家的商品競爭。美國民主黨亦提議碳關稅獲白宮支持,擬於2024年開始實施在石油、天然氣、媒、鋁、鋼鐵、水泥等高碳排產品,碳邊境稅將在近年直接衝擊各國出口競爭力。綜上所述,CBAM新法規不僅考驗未來台灣企業碳管理能力、增加投資位於碳管理較完善國家之廠區,企業還得增加(1)碳專業事務需求、(2)支付進口商轉嫁碳成本、(3)配合客戶偏好改變等營業成本劇增的負擔。
▍ESG新商模 減碳獲利都兼顧
鑑於利害關係人逐漸施壓企業提升ESG當責執行力,企業除優先常設ESG委員會,擬訂永續策略藍圖,實作永續共凝聚工作坊,以教育訓練深耕ESG策略與實務經驗之外,劉彥伯以運動產業的淨零碳排旅程提案為例說明,BI數據整合方案透過基礎年排放資料建立、串接供應鏈製程、ESG成熟度分析與行動規劃、客戶互動模式設計、個人碳權交易平台,最後整合運動騎乘或其他減碳行為累積減碳數量、使用者透過參與減碳行動獲取積分,並利用積分兌換售後服務與其他第三方服務,讓ESG在未來不只減碳同時獲利。